“碳”索大宗004之双碳半年回顾:标准、方案、碳市场和外部压力
来源:卓创资讯 赵渤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导语】2023年双碳目标正式进入具体落地执行阶段,标准先行,作为重点行业的能源脱碳和工业脱碳稳步推进,同时作为重要减碳工具的碳市场不断完善提供助力,最后除了国内的进程以外,还需要持续关注国际方面正在尝试建立的绿色壁垒带来的输入性“碳压力”。双碳目标有序推进,体系、架构、规划、流程已经基本成型并不断完善中。

双碳目标提出两年有余,进入2023年,“双碳”已经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融入了各个领域,看似无声无息,实则稳步推进。回顾2023年上半年,关于双碳目标需要关注和了解的内容可以总结为四大方面:双碳标准、工业领域碳达峰、碳市场和外部压力。

一、标准先行,规范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政策保障

“双碳”的概念,广泛的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是自2020年9月开始,换言之,无论是对于高碳排放的能源生产、工业生产还是消费端而言,这一目标以及如何推进均是“新鲜事物”。不夸张的说,至少在提出双碳目标的最初半年内,社会各界对双碳的以探讨双碳目标科学性以及辩论是否会持续推进为主,直到2021年双碳的顶层设计和“1+N”政策体系逐渐出台并成型,各界才真正认识到双碳目标的必要性和坚定决心。因此,“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要求的节能、减排、绿色、低碳虽然并不新鲜,但如何在双碳目标下做到“全国一盘棋”,同时又要保证各地区因地制宜的科学减碳,标准先行是规范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政策指导和保障。

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指出,到2025年,制修订不少于1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实质性参与绿色低碳相关国际标准不少于30项,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随后,5月22日,工信部对《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将在2025 年前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引导相关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

开篇已经提到,双碳目标已经逐步进入落地执行阶段,“标准先行”是规范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对减碳工作的指路明灯。结合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央企业参与统一的绿色行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来看,双碳的相关标准会结合企业执行层面有序、科学、合理的出台,相关企业和其他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主要包括四类:基础通用类标准、核算与核查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监测标准以及管理与评价标准。具体可见表1:

二、重点领域,能源脱碳和工业脱碳稳步推进

标准在完善的同时,重点排放行业也在紧锣密鼓的规划本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能源和工业,是我国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也是推进双碳目标重点攻坚的行业。其中,能源行业以能源转型为核心,推进低碳、零碳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工业领域一方面借力能源脱碳,另一方面从产能控制、技术更迭、脱碳处理等多维度开展工作。

首先,能源方面主要的焦点集中在我国2023年的能源政策方面。

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超过85%的碳排放来自于能源活动,因此能源领域的脱碳是绝对的重中之重。能源的脱碳基本可以分为三步走:零碳能源建设(先立)、能源转型(后破)、碳捕集利用(收残余)。《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对能源的指导意见除了坚定的将保供稳价作为首要任务以外,也着重强调了新能源的建设、能源转型替代和碳捕集利用。

对于《意见》的解读较多,如新能源建设加速、风光水核电建设加速等内容此处不多赘述,仅提几点容易被忽略的“能源规划中的绿色低碳”:1. 稳步提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我国推动的能源转型,正是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体系建立,大规模的绿电装机上马,消费端需要同步匹配,减少非发电端的化石能源消费而转用绿电,实则是在减碳;2.“CCUS促进原油绿色低碳开发”,CCUS中的“捕碳驱油”是当前最成熟的碳利用方案,此次的《意见》单独指出,可以看出在传统能源的生产中已经加入了碳的指导和身影;3. 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绿证和碳市场的衔接和完善,助力实现能源环境价值的变现。

其次,工业方面主要的关注点在各地陆续出台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上。

2022年7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分业施策、持续推进,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碳排放量。

《实施方案》印发后,各省市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制定了因地制宜的地区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的6月26日,全国已经有18个省级行政单位印发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结合区域内的发展特点,制定的实施方案基本涵盖了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各行业减碳、碳捕集利用等。由此也可以看出,各省的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已经逐渐清晰,后期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窗口期、关键期和攻坚期,2023年又是“十四五”的第三个年头,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能源和工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领域,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领域,如果2021年是双碳讨论期,2022年是双碳计划制定期,那么2023年就是正式推进期,能源和工业领域将会于2023年开始正式进入减碳脱碳的行动阶段。“碳达峰不是攀高峰”,为了实现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必须开始真刀真枪的实干了。

三、碳市场,减碳工具的“激励”与“限制”

碳市场,是我国选择的减碳工具,通过对碳配额的市场化调节,控制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量来减碳降碳。我国碳市场开发已久,目前的趋势是统一纳入全国碳市场,因此本文的分析以全国碳市场为标的展开。总体来看,碳市场作为减碳工具,同时兼具“激励”和“限制”的功效——“限制”是指提高了碳排放的成本,“激励”是指减碳做的好的企业也可以因此获利。

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机制基本可以分为配额(CEA)交易和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交易,其中配额为发放制,当前为足额发放,如图1所示,配额充足,可以卖出配额;配额不足,需要配额用以履约。CCER是企业的自愿减排量,可以用于抵扣碳配额。

碳配额的交易上半年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56元/吨附近波动,且由于并不在履约期内,交易量也处于正常水平: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 2023年上半年CEA累计交易量200.69万吨,累计成交额1.14亿元。目前来看,我国CEA价格并不高,配额量也比较充足,可以说“限制”并不强,给企业留出的空间也足够大,尤其是还没有纳入碳市场的企业,有充足的时间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更好的规划自身的减碳计划,为后期进入碳市场做好准备。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CCER的动作和变化。2023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此举结合前期的消息被认为是CCER重启正在渐行渐近,重启的意义也在被各方所关注,同时适度超前展开CCER相关工作的布局。

如果CCER能够重启,新能源项目、节能降碳项目、能量效率提升项目、林业碳汇项目等均可以直接参与到碳市场中来,在能源转型时期可以一定程度的拉平与传统高耗能项目的成本差,同时也可以产生长久的收益。由此看来,“激励”足够多。

“限制”和“激励”的减碳工具,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随着碳市场的建设完善,我国的双碳目标不断临近,终有一天要呈现“限制更加严格,激励更多更好”的格局,因此需要提前了解,充分理解,适度超前布局

四、碳关税等外部压力,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构建“绿色壁垒”

最后,需要关注部分等国家和地区释放的“碳压力”,其中的代表便是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截至——碳关税。欧盟凭借自己先进的能源转型进度,低碳技术和标准话语权,以及成熟的碳行政机制(核查、统计、标准、监管等)以及碳市场机制,不断向外部释放碳压力,通过征收碳关税等措施拉平内外商品的成本差距,对于出口至欧盟的商品而言是莫大的压力。

今年CBAM法案将会进入第一阶段过渡期(2023年10月1日-2025年)该阶段从欧盟外部进口CBAM覆盖高碳产品,只有申报义务,需要申报进口商品的数量以及相应的总直接排放量,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对于各类出口至欧盟的商品生产企业而言,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而近期欧盟通过的《新电池法》也强调了碳足迹的核查,这对于中国的电池出口而言也又是一层考验。本次《新电池法》提出的“动力电池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碳足迹”意味着电池生产商一方面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碳足迹监测统计体系,能够提供足够公信力的碳足迹核查报告和证明;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的选择碳排放低的工艺路线和生产方案,来降低自身商品生产中的碳排放量。如果结合CBAM法案来看,或将同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到欧盟的电池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在绿色低碳方面的进程从未停止,甚至借着能源短缺的推动更加迅速。而此类发达国家为了防止“碳泄漏”,有可能会联手成立“绿色俱乐部”,构筑新的“绿色壁垒”,这将深刻影响全球的贸易格局,甚至会导致产业的成本优势逆转而引起产业转移,需要足够重视和警惕。

结语:

2023年上半年的双碳的进程和关注点如上述的四大方面,另外如碳金融、碳普惠等方面不多赘述,后期可以另行讨论。总之,双碳已经融入生产和生活各层面,其进展与每个人每个行业均息息相关,需要持续关注。

最后,深入思考一下双碳目标。双碳被大众所接受的起因是生态环境问题,但更深层次会涉及到全球的经济社会运行:减碳的核心是能源转型,而能源转型的重点是减少煤油气的使用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当前的油气与全球的货币体系紧密相连,如果全球的能源结构完成转型,实则意味着货币体系需要调整甚至重构,因此其内涵远不止生态环境,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浪花。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卓创资讯
为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