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钢材价格上涨能否走出震荡区间?
来源:卓创资讯 高恒宇    发布时间:2023-11-14
【导语】进入11月之后,在粗钢平控政策的压力下,钢企的高炉开工率有所回落,供给有收紧的趋势,带动钢材价格触底反弹,并开始持续上涨。未来随着钢材供给的进一步收紧,同时冬储期的到来也会使得钢材的需求出现阶段性好转,本轮价格上涨或将持续。

“金九银十”结束,钢材价格反而止跌回升。如图1,根据卓创资讯监测的钢材价格指数显示,开年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上涨,3月初涨全年高位后快速回落,进入6月之后由跌转涨,并开始在区间内震荡,“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到来并没有让钢材价格走出震荡区间,反而在10月上中旬有所下降,但是进入到10月下旬之后,随着钢材供给的逐渐收缩,供需逐渐转向紧平衡,使得钢材价格止跌回升,并且有望走出震荡区间并持续上涨。


高炉开工率和粗钢日产量持续下降,供给不断收紧

虽然近期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开工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处于近三年的新高水平。具体来看,根据图2卓创资讯监测的全国高炉周度开工率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9日我国高炉开工459个,开工率为79.83%。自2023年1月下旬,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开工率在突破80%后持续上涨,在4月底虽有所回落,但之后依然持续震荡上涨至8月底,之后才开始持续下降,截至11月9日,我国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自春节之后首次跌至80%以下。

随着高炉开工率的不断下降,粗钢日产量也有所下降。根据图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旬度日产量可以发现,2023年10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16.17万吨,粗钢日产192.38万吨,环比下降5.65%,同口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19%。说明我国钢铁企业的日产量延续了自9月上旬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并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创下了2023年以来新低。

综合来看,我国钢铁企业在今年1-9月累计生产粗钢7.95亿吨,若想顺利完成今年的粗钢平控目标,我国的钢铁企业需要在四季度进行较大规模的减产。同时,随着取暖季的到来,各地区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加强对钢铁企业生产的监管。因此在这双重压力之下,我国钢铁企业采取措施来减少产量,使得粗钢的供给不断收紧,给价格的触底回升和进一步上升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保障。


冬储期即将来临,钢材需求或将出现阶段性好转。

临近四季度末,北方气温逐渐降低,地产施工也逐渐从室外转向室内,而且今年房地产需求持续低位运行,对钢材的需求也偏弱。相反,今年汽车、家电、造船等制造行业表现相当亮眼,对钢材的需求增长对冲了地产下行带来的风险。而且根据图4和图5的数据可以发现,从历年数据可以发现,临近年末对热轧板卷和中厚板的表观需求量都会有所提高。因此,今年在粗钢平控政策以及各地污染排放政策的影响下,各地钢铁企业在四季度的生产计划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下游行业为了避免原材料不足的情况发生,会提前进行储备,使得钢铁行业4季度的需求仍然可以保持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给钢材价格的上升提供支撑。


铁矿石和焦炭价格仍处高位,成本端存在支撑

具体来看,根据卓创资讯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的价格从5月底便开始触底回升,虽然在8月份有所回调,但还是延续了之前的上涨趋势,截至11月10日,我国铁精粉的全国均价为986.83元/吨,为今年以来最高。同时我国焦炭的价格也从7月初开始有所回升,截至11月10日,我国准一级冶金焦的全国均价为2112.9元/吨,也处于较高的位置。整体来看,虽然我国的高炉开工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对铁矿石和焦炭的需求也偏高,使得原料的价格整体偏高。在高原料成本的状态下,钢材成本对钢材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的支撑。


从宏观层面看,目前虽然有一定压力在,但是仍然存在持续向好的预期。

具体来看,10月份我国的制造业PMI为49.5%较9月份下降了0.7个百分点,受“十一”节日休假和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景气水平有所回落。但是也要看到,近期地产方面利好政策频出(特别是深圳对万科的支持),增发万亿国债用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实施,均会对市场信心产生较大的提振作用,对于钢材需求的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综上分析,未来钢材的价格仍然存在上行的空间和动力。一方面,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仍然面临着粗钢平控等政策带来的减产压力,钢材供给存在进一步收缩的可能,而且冬储期的来临,使钢材的需求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好的水平,供需逐渐向紧平衡转换,给钢材价格的上涨提供动力支撑。另一方面,虽然宏观层面仍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是随着各种刺激政策不断落地实施仍然给钢材带来了持续向好的预期,也将带动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卓创资讯
为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