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大宗之废钢铁(一):废钢铁供应及需求变化分析
来源:卓创资讯 高恒宇    发布时间:2024-01-16

【导语】废钢铁(简称废钢),广义上讲是指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各种报废钢铁制品,狭义上是指符合冶炼标准的原材料。使用废钢铁炼钢可以降低能耗以及减碳,因此废钢铁又被称为绿色载能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任务目标的设立,废钢铁的应用价值得以逐步体现。未来废钢铁的供需格局也将在此背景下,逐步发生改变。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对于节能减排的工业发展思路逐步统一。2016年11月4日,标志着全球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共同承诺的《巴黎协定》正式实施。而中国也承诺将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达峰。

据公开资料整理,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比值达到18%左右,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是碳排放的重点监管领域、是落实“双碳”任务的重要阵地之一。废钢铁是铁矿石的有效替代,是铁素资源的重要供应来源。因此,相比于长流程炼钢,使用废钢铁的短流程炼钢可以实现吨钢减排二氧化碳1.6吨。在此背景下,废钢铁的战略意义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于本国废钢铁的资源利用和保障均在加强。

一、废钢铁供应现状

废钢铁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方面,即钢铁工业的自产废钢、加工废钢、折旧废钢。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折旧废钢,约占60%。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粗钢积蓄量大幅提升。使得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跃居世界前列,2022年废钢供应量达2.6亿吨。与此同时,折旧废钢的比重在也在逐渐增加,2022年的占比约在58%。


折旧废钢量的生成和钢铁的积蓄量以及钢铁制品的生命周期有关。随着每年大量钢铁产品进入终端应用,钢铁产品在社会中的累积量会逐步增加,然而考虑到钢铁产品均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在到达期限后,其原有钢铁产品的价值将会失去,转而变成可利用的废钢铁资源。因此随着进入到社会的钢铁制品增加,后期逐年生成的废钢铁量也会增加。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30年底我国社会钢铁积蓄量将会达到150亿吨,废钢铁当年资源量将达到3.55亿吨。预计在2040年废钢铁的供应量将达到4亿吨附近的峰值。而随着后续粗钢产量的见顶回落,废钢铁的供应量也会有所回落,总体呈现倒“U”形态。


废钢铁资源区域分布特点

废钢铁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并不均衡。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废钢铁资源更丰富,交易也更为集中。其主要原因是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推进发展,让我国城市在消费大量钢材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社会废钢(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所以城镇化率高、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废钢产生量也较大。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因此该地区的钢材使用量也相对较多,是最为重要的废钢资源供应区域;华中地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地区,该地区对于钢材的使用量正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因此其未来的供应量较为充裕;东北地区虽然是老工业基地,该地区的废钢铁社会积蓄量相对充足,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供应水平,但近年来经济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后续废钢资源量增长动力不足;其他经济总量、工业发展均相对落后的区域,如西北、部分西南省份等,废钢资源量则较为有限。


二、废钢铁需求现状

在全国废钢铁总供应量中,约有90%用于钢铁冶炼,另有10%左右直接应用于铸造。而在钢铁冶炼部分,因冶炼工艺不同,对于废钢铁的应用方式以及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在目前钢铁制造过程中,主要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类:以高炉-转炉工艺为核心的生产流程称为长流程;以废钢-电炉工艺为核心的生产流程称为短流程。长流程中废钢主要以辅料的形式加入到转炉当中,比例一般在15%~25%,具体的添加比例则是由钢厂的生产计划、原料的成本配比等因素等决定。而在短流程炼钢中,废钢则以原料的形式加入到电弧炉中,依靠电能转化为热能被熔化和精炼,因此电弧炉可以实现全废钢冶炼。但受废钢成本和电耗成本的限制,目前我国大量钢厂在电炉冶炼中会添加适当的铁水,并根据废钢和铁水成本的相对变化,动态调整各自的添加比例。

我国目前仍然以长流程炼钢为主,电炉钢的比例一直维持在偏低水平在9%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与老牌欧美发达国家比,欧盟28国的平均电炉钢比达到了42.4%,美国为70.6%;与亚洲发达国家比韩国、日本的电炉钢比也达到了20%-30%;与亚洲其他部分发展中国家比中东为94.4%,土耳其为69.2%,印度为55.5%。究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2016年以前,我国的转炉废钢消耗量相对较少,电炉钢占比较大,但是2017年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粗钢生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同时高炉-转炉的工艺相对成熟,因此转炉钢占比迅速提高,电炉钢占比有所缩减;其二,废钢铁资源的回收体系的不完善、资源量供应相对不足,且废钢价格波动大对电炉炼钢的成本产生较大限制,阻碍了电炉炼钢的发展。


近几年的废钢铁需求随着粗钢产量的增加而稳定增长。到2020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达到10.53亿吨,之后在去产能、去产量被相继提出后,粗钢产量回落的预期有所增加,到2022年全年粗钢产量为10.17亿吨。因此呈现出废钢供应持续增加,而废钢需求涨后回落的趋势。虽然我国炼钢的综合废钢比也呈现出了涨后下跌的变化趋势,但是电炉用废钢的比重却有所提高,2018年我国的废钢铁需求量为2.06亿吨,其中电炉约占29.12%。而到2023年我国废钢铁的需求量预计为2.3亿吨,其中电炉约占31.70%。


废钢铁需求的季节性特点

废钢铁需求的变化整体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特点,但近年来淡旺季的表现时而明显,时而模糊。根据卓创资讯的调研数据,全国钢企废钢铁周度消耗量多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023年废钢铁的季节性表现与往年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废钢铁作为重要的钢铁原料,其主要应用领域为炼钢生产。废钢铁的需求淡旺季受到终端市场需求淡旺季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重要节假日的显著影响。受春节停工影响废钢铁消费量在每年的1-2月份通常会显著下降。节后随着钢厂复工复产,废钢铁消费量会自2月中下旬开始逐渐回升。并在三月初达到顶峰。之后随着终端市场的“金三银四”旺季来临,废钢铁需求将逐渐减少。而在7-8月市场会为“金九银十”旺季提前备货,废钢需求会再次小幅上调,在四季度则会呈现小幅振荡的趋势。2023的走势则有所不同,受宏观经济影响1-3月以及5-8月出现了一定的逆季节性走势。而四季度由于炼钢的刚性需求随着设备检修增加而减少,钢厂的冬储性需求增加,导致废钢铁价格出现了超季节性上涨。


废钢铁需求的区域化特征

废钢铁的需求也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和国内粗钢产能的分布有关。粗钢产能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对于废钢铁的需求量自然也较大。根据2023年国内粗钢产能分布来看,国内粗钢产能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因此,据卓创资讯调研,全国180家钢铁生产企业2023年废钢铁消耗主要分布区域为华东、华北及华中地区,消耗量占比分别为35.15%、31.76%和9.47%。


三、废钢铁跨区流动现状

一般来说,电弧炉炼钢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和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废钢资源相对丰富,且对钢材需求旺盛。但是,随着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的实施,近年来电弧炉产能布局逐渐向中西部转移,并且在西北和西南等地也有所增长,尤其是在那些拥有充足电力尤其是廉价水电资源的省份,如四川、云南等地。因此,我国的废钢资源表现出“北材南下”的情况。


目前我国电弧炉钢企的数量约250余家,电炉设备总产能约在2.18亿吨。从区域分布特点来看,华东地区是电弧炉钢企最为集中,且产能最大的区域,其产能占比约在34.5%。因而其电炉废钢消耗量也最大。当地的废钢供应量虽然较为充沛,但考虑到电炉用废对于料型的尺寸等有一定要求。华东地区的电炉钢用废料型资源量相对于其需求仍较为紧缺。华东地区以江苏为中心,聚集了沙钢、宝武等大型钢厂,近年来对于废钢铁的需求量仍有上升空间。由于位置在沿海地带,船运条件较为便利。很多北方的废钢资源在价格合适时也通过船运进入华东地区钢企。目前江苏省的废钢资源可由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等区域流入。

在华北地区,河北的粗钢产量占据第一,虽然其电炉企业相对较少,但由于废钢同样可以加入到转炉中进行提产。故河北地区的废钢铁消耗量也较为客观。年度废钢消费占比全国约15.7%。且由于其采购价格处于全国高地水平。对于废钢铁资源的吸收能力较强。其资源流入不仅限于周边相邻区域。在价格合适时,也会从南方部分沿海区域调货。

除了以上情况外,其他地区的废钢资源流动,多以就近原则为主。主要考虑到运费,以及目的地的市场采购价格的限制,整体资源流通量相对较小。

综上,从前文针对废钢铁供应和消费的区域结构来看,我国废钢铁的供需存在区域性的不对等性,造就了废钢铁资源的区域间流通,未来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缩小,回收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于废钢资源的利用将更加全面。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卓创资讯
为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