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度见解02:2024年财政政策更值得期待
来源:卓创资讯 刘新伟    发布时间:2024-03-15

【分析】2024年中央层面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持力度总体保持呈扩张状态,中央层面加杠杆意图较为明显,具有更深层次破局当前经济现状的意图。对大宗商品来讲,更加稳固的经济复苏将有利于商品价格向好趋势。

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两会中对于财政政策的基调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提法,与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大致相当。

两会中对于财政政策的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2024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为4.06万亿,高于去年1800亿元;专项债安排3.9万亿,高于去年1000亿;未来几年将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如何看待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政策?

3%的赤字率并不意味着财政政策不积极。3%的赤字率背后赤字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较2023年增加1800亿元。财政赤字率不变,但通过专项债、特别国债、其他掉入资金均可体现出财政政策力度。2024年拟安排的1万亿元超长期国债相当于增加0.7个百分点的赤字率;3.9万亿元专项债相当于增加赤字率2.9个百分点。如果将这三者加总计算,实际赤字水平已经达到6.6%的水平,高于去年的6.1%(赤字与专项债之和除以GDP)。

几组数据加和,财政力度远超2023年。赤字、专项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合计8.96万亿元,超过去年赤字与专项债的7.68万亿元,也超过去年赤字、专项债与特别国债之和的8.68万亿元。2024年四季度发行的1万亿用于减灾建设的特别国债,主要在2024年发挥其作用,2024年财政力度明显要高于2023年。

从结构看,中央加杠杆优化债务结构。赤字规模中中央赤字为3.34万亿元,较去年新增的1800亿元赤字全部由中央负担,中央赤字占比为82.3%,属于近年来最高水平,体现中央加杠杆;考虑到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加杠杆程度更高,优化了债务结构。

2024年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大宗商品?

目前我国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进一步加杠杆乏力。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纪律约束相对更强,在隐性债务化解叠加显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抬升情况下继续加杠杆受到抑制。《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国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和棚户区改造。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统筹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通知》,核心内容是“35号文”之外的19省份可自主选报辖区内债务负担重、化债难度高的地区。

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进一步加杠杆空间严重不足,政府投资项目暂缓已经形成对基建类相关商品的抑制,近期玻璃、钢材、水泥等产品价格下跌与此有关。项目投资受到抑制之后,新建项目审批暂缓,相关企业接不到订单,“体感”会变的更冷市场信心更加不足。

相比于抑制地方政府加杠杆,两会透漏出中央层面加杠杆的行动,可能有更深层次破局的意图。过往,我国“基建+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也酝酿了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在内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度快速推升上述部门杠杆率也可能引发相关系统性风险的加速暴露。相比较而言,中央政府加杠杆为居民部门等减负,通过盘活居民信心带动其需求修复、融资意愿回暖,进而传导至企业部门,带动企业内生融资需求回升,或是可行性更强的破解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局面的有效措施。

当前大宗商品市场面临的问题与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一致。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预期偏弱是商品连续5个月下跌的主要原因,比如化工行业产能处于快速增长期,更多行业正在逐步转入过剩状态;钢铁行业因地产不景气、基建受抑制表现为需求弱现实和弱预期的戴维斯双杀格局;能源行业中原油产能有远虑但无近忧,OPEC+政策是核心关键,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完毕,供给无忧,需求主要看极端天气扰动。经济层面,扩张的财政政策有利于稳定经济预期,进而给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复苏的经济环境。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卓创资讯
为中国争夺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