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大宗:聊聊碳足迹
来源:卓创资讯 赵渤文    发布时间:2024-05-29

【导语】碳足迹的核算,是我国构建碳数据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支撑碳市场运行的重要底层,也是应对国际碳调节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和行业而言,在标准出台后尽早核算清楚产品的碳足迹可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商品和市场的发展要求。

近期,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都经常见到“碳足迹”的身影:2024年5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到“供应链主导企业要积极探索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牵头或参与制修订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鼓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碳排放数据;鼓励大型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等加大培养碳足迹核算人才力度,面向行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升行业碳足迹核算能力。”什么是碳足迹,为什么企业要进行的碳足迹核算、碳足迹怎么核算,带着这些问题,一同来聊聊碳足迹。

问一:什么是碳足迹?

学术界和不同组织对碳足迹做了诸多边界明确和探讨:一项活动、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或者某一地理范围内直接和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碳足迹的衡量单位是“重量”。

简化理解,碳足迹的关键词在于“碳”和“足迹”。“碳”顾名思义是指碳排放;“足迹”是指的一个产品在生产、运输、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中所有的碳排放,“足迹”即步步留痕、处处有“迹”可循。

问二:碳足迹的分类?

根据碳足迹的对象不同、范围不同,碳足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照核算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产品碳足迹、企业碳足迹和个人碳足迹;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则按照部门不同将碳足迹分为能源部门碳足迹、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部门碳足迹、农林和土地利用变化部门碳足迹、废弃物部门碳足迹等。

对于目前我国的政策和大宗商品从业者而言,重点关注的是产品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以及跨企业(跨行业)的供应链碳足迹。当然,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碳市场的完善和碳金融的丰富,个人的碳足迹也需要关注和研究。

问三:碳足迹和碳排放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都是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碳排放核算通常指的是直接排放,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碳足迹则包括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碳足迹更注重个体或组织的责任和影响,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从原材料的采集、加工、生产、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的整个过程。碳足迹更全面。

问四:为什么要进行碳足迹核算?

除了可以提升环保低碳意识,推动双碳目标之外,碳足迹的核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市场贸易有重要意义。举例来看,目前部分总部在欧美的跨国企业要求其供应商提供碳足迹数据,如汽车生产企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说明其产品的碳足迹,否则不接受其供货。这对于企业而言是最直观的影响,也是核算碳足迹的必要性体现。

问五: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如投入-产出计算法、生命周期评价法以及IPCC计算法等。但考虑到各种方法实行过程中数据获取的难度、边界划分的难度等,一般而言当前比较简单且被广泛接受的是“排放因子计算法”,也就是通俗来说的“碳足迹计算器法”:即获取某个产品(过程、服务等)的排放因子,并与产量(过程和服务的活动量)相乘,计算出产品(过程和服务)的碳排放,再用时间累计的方式,算出最终的碳足迹。

问六:产品的碳足迹具体如何计算?

1. 定义功能单位:功能单位是用于量化产品碳足迹的基本度量单位,如每吨汽油、每吨螺纹钢、每台电视机等。

2. 确定系统边界:系统边界定义了碳足迹评估的范围,通常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阶段。

3. 数据收集:收集与产品相关的所有活动数据,如原材料使用、能源消耗、产品制造过程、运输、使用模式和废弃处理等。

4. 排放因子的确定:排放因子是用于将活动数据转换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不同产品的排放因子会由我国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每年的生产情况不同,进行测定和公布。

5. 计算各阶段排放量

- 原材料获取阶段:计算原材料的提取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放。

- 生产阶段:包括制造产品所需的能量和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排放。

- 运输阶段: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运输所导致的排放。

- 使用阶段:产品在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如电力或燃料消耗。

- 废弃处理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处置或回收过程中的排放。

6. 汇总排放量:将所有阶段的排放量汇总,得到产品碳足迹的总量。

问七:企业的碳足迹具体如何计算?

1.确定核算范围:企业碳足迹通常分为三个范围:

-范围一:直接排放,如企业设施的燃烧过程、公司车辆等产生的排放。

-范围二:间接排放,主要指企业购买的能源(如电力、热力)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排放。

-范围三:其他间接排放,涵盖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包括供应链、员工通勤、产品使用和废弃等。

2.数据收集:收集与上述范围相关的活动数据,如能源消耗量、原材料使用量、员工出差数据等。

3.确定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将活动数据转换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出处同上。

4.计算各范围的排放量:

-对于范围一,直接测量或使用相关排放因子计算直接能源消耗和公司车辆的排放。

-对于范围二,根据购买能源的类型和消耗量,使用相应的排放因子进行计算。

-对于范围三,需要更复杂的数据和分析,可能涉及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

5.汇总排放量并编制报告:将所有范围排放量汇总,得到企业碳足迹的总量。

问八:我国碳足迹的核算标准从哪能看到?

近几年,我国产品碳足迹的相关标准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制定和发布,2023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5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同时也有多个省发布了碳足迹标准出台计划,以山东为例,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全省基本完成6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其中2024年完成有机化学品、橡胶轮胎、烧碱等行业2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后期来看,在产品的碳足迹标准出台后,企业可以尽快根据标准完成核算。

(卓创资讯研究院双碳课题组持续关注并深入就“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动态和行业嬗变,如有问题欢迎交流沟通。另有《碳市场周度观察》报告推出,欢迎垂询。)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未能识别您的登录信息,请登录后查询您的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或拨打4008115599咨询。

客户经理:
联系电话: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