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国际油价反弹,市场情绪略微回暖,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仍然存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原油市场的下行压力并未解除;市场预计美国需求增长,叠加欧洲冬季需求增长持续消耗天然气库存,天然气价格延续上涨态势。
谷物:出口强劲且供应略紧支撑,COBT玉米上涨,关注2月供需报告。出口检验报告显示美豆出口同比减22%,虽天气略缓解但关税担忧仍存,大豆盘中震荡;黑海及美平原天气风险减弱,但俄罗斯出口与产量双双调低,各因素博弈下小麦收跌。
油脂:南美天气略缓解导致豆系全线承压,豆粕豆油收盘下跌。马盘棕油和国际原油走强,仍给豆油提供潜在支撑。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和国内用量强劲,ICE油菜籽收涨,但芝加哥豆系疲软,限制其涨幅。接下来关注2月最新供需报告。
金属:美国继续强化关税政策预期,新增对钢铝产品全面征税,引发金属市场显著上涨,叠加避险情绪推动,贵金属价格再度突破历史新高。
国内市场:
化工:近期聚烯烃价格止跌反弹,短期供需平稳,节后下游逐步复工,需求存在提升预期。但由于季节性累库压力和增产预期抑制价格,或仍不改震荡偏弱态势。
黑色:锰硅及硅铁技术性高位回调,外盘报价及基本面方面对硅锰仍存一定支撑,而国内黑色产业链整体缺乏复苏预期带动,叠加焦炭价格提降,价格弱势下行。
产业观察
农业-油脂:马棕油报告超预期利多
10日中午,MPOB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产量为1237078吨,环比减少16.80%。同期马棕出口为1168324吨,环比减少12.94%;进口为88474吨,环比增长133.34%。综合影响下,截至1月末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为1579763吨,环比减少7.55%。(来源:新华财经)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曹慧分析,1月马棕油报告进一步确认了供应端偏紧预期,进而推动价格连续四个交易日走强。报告的产量及库存水平均不及市场预期水平,被认为将继续对棕榈油远月定价形成支撑。而从需求端来看,其国内需求相对稳定,同时出口处于季节性偏弱态势,政策面需求利多的确定性不足以给阶段性市场价格形成进一步上行驱动。由于当前马来西亚仍处于雨季,降雨对产量的影响将持续至2月中下旬,也因此现货方面供应仍存隐忧,而随着后续降雨量的逐步减少,季节性扰动因素影响消退后或对远期棕榈油定价形成偏空压力;同时美农2月报告在即,偏多预期指引或将使油脂市场价格驱动主线再度转向豆油市场。
农业-饲料:原料上行带动成品料全线上涨
【饲料行业迎来一波“涨价” 价格涨幅在50元/吨至200元/吨之间】 饲料行业近期迎来一波“涨价”。大北农、新希望、通威股份、海大集团、金新农、唐人神等公司陆续发布涨价通知,价格涨幅在50元/吨至200元/吨之间,涉及猪浓缩料、乳猪料、鸡料、牛料等多个产品线。(上证报)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国内饲料原料在春节前已经酝酿涨势,涨幅更为明显的是豆粕、菜粕以及DDGS,根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三者自1月初至今涨幅达28.6%、21.8%/15.8%。外盘天气、关税、出口等利好带动豆系上涨,加拿大油菜籽供应紧张的消息同步支撑市场。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加拿大油菜籽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大约19%,当前油菜籽出口和国内用量较强劲。DDGS受相产品带动上扬。国内供应方面,春节前后,压榨企业开工有限,预计元宵节后有望逐步恢复正常,假日期间的货源成本略低,受外围气氛支撑,中间持货商惜售看涨心态上升。
相对而言,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涨幅有限,自1月初至今,玉米上涨2.7%,小麦涨0.4%,副产麸皮涨0.2%,春节后玉米粮源有效供应量略显紧张,当前卖方仍未全面启动,但深加工企业补货相对积极,饲料企业同步陆续加大采购。小麦方面,面粉加工企业开工低,只有饲料企业少量按需采购;储备库竞价采购,轮换粮投放市场,对于饲料企业采购有一定支撑作用。受上述原料成本上涨支撑,饲料成品料提价销售,但需要注意对于下游养殖企业而言,开年面临上述压力可能会导致养殖利润或承压下行。从温氏公告数据显示,1月公司肉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4.94%,毛猪及鲜品环比下降,但同比上升均超过2位数。
原油-价格:WTI单日涨幅1.86%
截至2025年2月11日,WTI主力合约结算价72.32美元/桶,单日上涨1.32美元/桶,涨幅1.86%;Brent主力合约结算价75.87美元/桶,单日上涨1.21美元/桶,涨幅1.62%。(来源:NYMEX、ICE)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截至2月11日国际油价收长阳线,WTI价格单日涨幅1.86%,是1月15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WTI在即将触及70美元/桶水平时止跌反弹,前期支撑位仍然有效。但从消息面显示,日内并无重要的利好消息,并且WTI连三合约价差1.06美元/桶,并无明显回升。因此,2月11日国际油价收长阳线或存在技术性修复需求。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加力开采石油、施压OPEC增产、实施关税威胁,一系列打压油价的密集言论削弱市场预期,WTI和Brent投机者净多持仓和总持仓下降,资金撤离、情绪转弱。本周由于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的言论,市场仍旧饱受关税威胁,黄金价格由于避险需求增加进一步推涨,但油市交易者或也在重新评估油价的多空因素以及关税所带来的情绪溢价。一方面,一季度全球原油供需维持紧平衡态势下,制裁与地缘风险仍在持续发酵,油价存在支撑;另一方面,密集出台的利空言论影响效果或将边际递减。油价在前期支撑位止跌反弹,但仅依靠制裁和地缘,中长期油价缺乏持续利好因素驱动。短期内油价受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或将呈现宽幅震荡态势,关注进一步的关税政策以及欧洲地缘局势和谈进程。
政策解读
电力-政策:《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9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来源:新华社)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通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电价机制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通过市场化手段平衡新能源波动性与经济性矛盾,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制度保障。未来需关注地方实施细则落地及市场规则配套,以实现平稳过渡和预期目标。
《通知》发布的背景是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快速发展和当前电价制度之间存在矛盾,价格机制需要匹配发展现状。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但原有固定电价政策无法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新能源也未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亟需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通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方面:全面市场化交易、差价结算机制和配套市场规则优化。其中,全面市场化交易中,重点提出了全电量入市以及跨省区交易规则,即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电价,企业可自主选择“报量报价”或接受市场价格,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按现行跨省送电政策执行,确保区域间协调。差价结算机制主要包括了多退少补机制和存量与增量的分类施策,前者主要保障的是新能源企业的利益和主动性,简单来看就是当市场交易价低于机制电价时,对新能源企业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时则扣除差价。这一机制旨在稳定企业收益,减少因新能源发电时段性集中(如光伏午间出力高峰)导致的价格波动风险;而存量与增量的分类施策,这是规定了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项目是存量项目,机制电价按先行政策执行(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而2025年6月1日及以后投产的项目为增量项目,机制电价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配套的市场规则优化主要包括了现货与中长期市场改革以及绿证与政策协同两方面。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彭小真分析,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发展,新能源上网固定电价并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此次改革将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指出,新能源项目的上网电量原则上将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其上网电价将通过市场交易来确定。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后,市场化电价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发电企业需要共同承担电力系统的调节成本。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价格的持续下降,光伏发电项目的平均度电成本已经显著降低,具备了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这使得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有望摆脱低迷状态。另一方面,市场化电价也可能导致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在电价下降时,光伏组件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当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而当市场交易价格高于机制电价时则扣除差价。这一措施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收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有效降低了新能源企业参与市场面临的电价波动风险。
宏观视角
宏观-进出口:美国进口商加紧进货以避免新关税
【美国1月集装箱进口创纪录高位,因进口商加紧进货以避免新关税】供应链技术提供商Descartes表示,1月美国集装箱进口量创下纪录高位,其中来自中国的货物同比增长10.2%。1月美国海港处理了249万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TEU),超过2022年创下的前一个1月进口纪录。来自中国的货物在上月集装箱总量中占99.79万个。(来源:华尔街见闻)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特朗普2.0关税政策正在驱使全球进出口商寻找机会提前交易,以规避即使延期的关税影响。抢出口、抢进口均呈现升温,受此影响2025年以来,全球集装箱装运价格整体呈波动上涨态势。从整体市场看,跨太平洋航线等的运价上涨使得整体市场氛围呈现高涨。从亚洲发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输价格显著上涨。早在新总统胜选后,截至2024年12月27日的一周,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港口的集装箱运费上涨了8%,达到4825美元/FEU。而进入2025年1月,上海至洛杉矶的即期运价上涨了7%(330美元),达4829美元/每40英尺集装箱;上海至纽约的运价同样上涨了6%(371美元),每FEU升至6445美元。关税隐忧挥之不去,部分美国进口商在预期征收新关税和其他潜在的供应链中断之前匆忙进口商品。需要注意的是,每年3-4月是美线签订长协价的时间,预计今年受关税影响,即期运价可能出现更为频繁波动,船方可能会灵活调整运价策略,推动长协价上涨。
宏观事件关注
2.11: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参议院听证会,并发表半年度政策报告
2.12:美国1月核心CPI同比、美国1月CPI同比
2.13:美国至2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14:美国1月零售销售月率
2.20:美国至2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