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地缘风险减缓预期主导国际油气价格承压下行。市场关注俄乌和谈进展,美国虽表示制裁伊朗,但OPEC闲置产能较大,原油基本面依然较为宽松,油价大概率重回70美元/桶(WTI)震荡。
谷物:上周五CBOT谷物全线上涨,阿根廷干旱持续支撑大豆玉米上涨,俄罗斯和美国冬小麦产区的严寒天气令人担忧,盘中涌现大量的技术性买盘和空头回补,周五小麦涨至四个月最高。
油脂:买油卖粕的套利解锁,豆粕受提振上行;但国际原油走低,令芝加哥豆油承压下行。受大豆走强带动,ICE油菜籽上涨;棕油尽管存在需求担忧以及印尼生柴掺混不确定性,但供应下降支撑连续第四周上涨。
金属:美国1月零售销售超预期走弱,同时中国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强劲,美元指数显著下行,美债收益率下跌,市场对6月议息会降息预期概率明显抬升,黄金价格高位下跌,纽约期铜相对伦铜溢价明显收窄。
国内市场:
化工:聚烯烃走势震荡,节后下游开工率逐步提升,聚烯烃累库低于去年同期,但PE受供应压力增加,上行空间有限,后续或偏弱运行;PP短期供需平稳,走势震荡。
黑色:整体延续震荡偏弱格局,铁矿发运紧张预期逐步消退,国内对铁矿估值相对偏高,下游钢厂开工情况较为缓慢,同时原料端焦煤价格第八轮提降,市场整体缺乏长线预期支撑,而钢材相对库存偏低,共同影响短线市场延续震荡格局。
产业观察
原油-持仓:WTI看空情绪加重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当周,纽约商品交易所WTI总持仓1788275手,较前一周增加22933手;非商业多头持仓较前一周增加9449手,至360033手;非商业空头持仓140029手,较前一周增加19758手;WTI非商业净多持仓220004手,较前一周减少10309手。(来源:CFTC)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截至2月11日当周,WTI非商业净多持仓连续四周下降。从结构上看,当周WTI非商业多头和空头持仓均增加,但空头押注更大,带动非商业净多持仓减少。自1月油市对俄制裁预期逐步消解以来,特朗普打压油价策略效果显著,当周WTI非商业净多持仓至2022年以来34.5%的历史分位数水平,较1月14日当周82.2%的水平已经明显回落,非商业交易商多头比也由3.41回落至2.57,市场资金情绪转弱。
此外,自1月21日当周至2月4日当周连续三周WTI非商业多头持仓平仓离场后,2月11日当周多头持仓再度增加,或也代表油价在70美元/桶的关键位置仍有支撑。从供需方面来看,OPEC+减产协议延长至2025年一季度末,因此一季度供应方面尚未有明显的利空风险点,国际原油仍维持供需紧平衡的态势。
近期油价由事件驱动走区间震荡行情,特朗普扰动油市情绪。地缘风险与关税担忧交织,但当前特朗普对等关税并未立刻实施,延后至4月,关税担忧暂缓。地缘方面,中东和欧洲地缘局势均仍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俄乌局势在频频表态中使得市场存在缓和预期,带动油价下行。但从实际分析来看,各方博弈仍将继续,俄乌谈判预计仍有波折,地缘局势或仍有反复。WTI非商业交易商空头持仓已经达到2022年以来85.1%的较高历史分位水平,在后期油价反复时,或将会因空头平仓离场而带来更大的反弹动力。
但整体来看,市场对WTI空头押注增加,资金情绪转弱。同时对比ICE公布的Brent持仓,WTI看空押注更为明显,B-W价差近期也呈现扩张态势,美国炼厂检修减少了原油加工需求,美商业原油库存存累库预期利空油价。后续国际油价或仍将维持震荡偏弱态势,但70美元/桶左右尚存支撑(WTI)。

化工-库存:PVC延续累库趋势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样本生产企业PVC粉厂区库存为48.69万吨,较上期增加1.315万吨。(来源:卓创资讯)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彭小真分析,近期PVC市场供需基本面呈现边际改善,但高供应压力及库存累积仍对价格形成制约。当前国内PVC价格中枢小幅上移,主要受市场供需改善影响。供应方面,原料电石价格走低带动PVC行业利润修复,企业生产意愿较强,且当前整体检修有限,生产较为稳定,电石法企业开工率和产量处于同期偏高水平,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电石法PVC粉开工负荷率为81.48%,乙烯法PVC粉开工负荷率为72.24%,PVC粉整体开工负荷率保持在78.90%的同期高位水平。长期来看,行业持续亏损的背景下,产能出清进程受阻,或对市场形成长期压制。需求方面,短期需求呈现内外分化,海外集中补库,出口表现良好;内需来看,下游行业未完全恢复,开工率正在逐步提升,近期或出现需求好转;但是中长期来看,印度加征反倾销税和BIS认证影响或制约出口;而国内市场受宏观因素影响比重较大,仍需关注政策刺激效果和房地产开工变化情况。展望后市,下游复工进度和需求能否恢复预期水平,以及库存去化程度仍是关注重点。
宏观视角
宏观-金融:多重因素影响货币供应增速小幅回落
央行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8.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4.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1万亿元。(来源:央行)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曹慧分析,由于M1统计口径最新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部分后,1月M1月同比延续正增长态势,而增速则呈现小幅下滑。反映出因统计口径的调整,降低了因春节因素影响下对M1方面从企业活期转向个人活期部分现金规模的增长支撑。而这一趋势则通过M0的增幅扩大有所反映,整体来看货币供应指标对现实流动资金的刻画更加细致。另外1月对于稳外汇需求有所放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口径下的M1增速形成抑制,但不改其正向增长格局。而M2则受到春节因素以及非银机构存款规模下降影响继续走弱,一部分在于企业存款向居民部门的短时转移,另一部分或反映出市场信心仍相对缺乏。
双碳-交通:世界上第一艘安装CCUS设备的FPSO建造完毕
据央视新闻2月15日报道,近日,在上海市长兴岛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世界上第一艘安装碳捕集和封存设备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建造完毕,计划于本月底交付使用。船长333米,宽60米,日产原油量可达12万桶。该船不仅能捕集航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能利用废气热能发电,实现环保与节能的双重目标。(来源:央视新闻)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这艘安装有CCUS设备的FPSO的建成不仅是全球海洋工程领域的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在绿色船舶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其“捕集-发电-减排”一体化模式为高碳排放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解决方案,有望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
海上油气作业每年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据统计,2023年全球海上油气生产加工作业共排放约3800万吨二氧化碳,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近5000万吨。上述FPSO所配备的CCUS设备为海上油气生产加工作业的减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该船还可以通过利用废气热能发电,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从减碳全局来看,若此类技术在全球海上油气平台推广,可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尤其适用于深水油田等复杂作业环境。同时,这也是中国在相关领域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为全球海上油气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借鉴经验。
宏观事件关注
2.17:中国2月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中国2月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规模
2.20:美国至2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1:美国至2月14日当周EIA原油库存(万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