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宏观观察
每日商品板块异动

人民币汇率走势/美元指数

商品领域跟踪
能源:情绪消化调整,油价两日收十字星
截至4月15日,国际油价继续震荡调整,收十字星,WTI主力合约结算价61.33美元/桶,跌幅0.33%;Brent主力合约结算价64.67美元/桶,跌幅0.32%。HH天然气报收3.317美元/MMBtu,跌幅0.57%;TTF天然气报收34.407欧元/兆瓦时,跌幅0.27%。国内动力煤市场承压偏弱,不分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有所下滑,煤价整体承压下调。总体来看能源商品的价格仍然在关税的阴霾之下弱势运行,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仍然存在,对能源商品的需求趋弱也存有较强的警戒心理,因此关税的逻辑并未改变,能源商品价格仍将继续承压,短期或难有更强的力量对冲,也难以形成趋势性拐点。分品种看,国际油价在跌到阶段性低位(WTI60美元/桶左右)后开启短时间的震荡,震荡的主要原因是对关税最终落地以及各国博弈的不确定性仍存,如美国是否会继续扩大豁免清单、拉长豁免期、非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以及观察当前关税政策下各国间贸易的运行情况等。因此油价作为能源商品中宏观属性最强的一个,运行逻辑仍然围绕关税,而关税问题在4月能不能有明朗的结果仍然是个未知数,油价或将继续围绕60美元/桶震荡,若有进一步的利空(如OPEC超预期增产、美伊谈判进展超预期等)或将继续破位下跌。天然气和煤炭都处于季节性消费淡季,叠加关税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削弱了需求预期,价格延续下跌,国际范围关注天然气补库需求和进度,国内关注刺激内需的政策出台和应对外贸冲击的政策出台。
化工:PDH成本压力与需求分化 丙烯或维持低位震荡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5日,山东丙烯现货价格持稳于6550元/吨,周环比下降27元/吨。
近期受PDH产能被动收缩与需求结构性疲软影响,丙烯市场维持震荡偏弱态势。供应呈现收缩态势。美国加征丙烷关税预期加剧市场担忧,国内PDH装置占丙烯总产能32.6%,原料成本压力增加。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0日,丙烷价格周内涨幅达4.97%,至5233.75元/吨,PDH装置毛利亏损扩大至-1222元/吨,丙烯周度开工负荷率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76.95%。深陷亏损的产能或加速出清。但油制丙烯路线盈利改善,毛利由-496元/吨转盈243元/吨;叠加CTO装置税前毛利维持915元/吨,供应端韧性仍存,预计整体供应减量有限。需求端,PP需求疲软但精细化工需求有所改善。聚丙烯粉料价格持续下跌,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5日,聚丙烯粉料市场价格为7100元/吨,较上周下降26元/吨,塑编企业开工率维持在49%,PP粉周均毛利亏损扩大至-55元/吨,拖累丙烯需求;但精细化工领域部分品种出现边际改善:丙烯腈、正丁醇、辛醇开工率分别提升2、0.03、1.01个百分点至77%、72.08%、89.69%,丙烯腈毛利亦环比提升163元/吨。但环氧丙烷价格周跌213元/吨至7280元/吨,其毛利亏损扩大至-794元/吨,显示部分下游仍承压。短期看,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成本抬升及装置亏损或加速PDH产能出清,支撑丙烯价格底部;但PP需求低迷、部分精细化工品盈利未实质改善,将压制价格上行空间。综合来看,丙烯价格或维持低位区间震荡。
金属:原料偏强需求承压黑色震荡趋弱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4月15日国内黑色系现货商品价格震荡偏弱,成材方面价格较昨日转跌,其中板卷价格多数下行,冷轧板卷现货均价4042元/吨,跌0.34%;热轧普卷现货均价3321元/吨,跌0.05%。原料端焦炭及铁矿石价格偏强,其中焦炭现货均价环比涨3.76%,铁矿石现货均价涨0.26%。原料端焦炭提涨情绪支撑价格走强,铁矿石发运价格重心小幅抬升以及期货市场偏强,共同影响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上行。同时昨日中钢协数据显示国内钢企4月上旬粗钢日产量环比增3.3%,钢材日产量环比略降0.6%;另外重点企业钢材库存继续回升,环比增5.3%。整体呈现出生产端偏强,需求相对较弱的格局,进一步反映到钢材库存方面的继续累升。后市来看,钢厂利润受限的影响可能会随原料端的走强而扩大,继而削弱铁水产量预期。同时由于海外宏观层面短期冲击消退,市场或仍将陷入低位波动行情,有待于中长期经济乐观预期的扭转。
热点简评
1.【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
2.【关税】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日前表示,他仍然希望与北京达成一项重大贸易协议,并补充说,这需要一种与过去的贸易和货币协议截然不同的模式。任何美中谈判都必须在最高层之间进行。关税并不是玩笑,因涉及的数字很大。他认为这些是不可持续的,没有人希望这些关税保持下去。(证券时报)
3.【关税】美国政府披露,已启动对进口药品以及半导体对国家安全影响的调查。这被广泛视为对处方药以及半导体征收关税的前奏,并有可能令美国掀起的贸易战进一步升级。根据法律规定,商务部长应在270天内提交调查结果,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其他官员已经表示,这些工作可能会更快结束。(财联社)
4.【再生资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4月14日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回收总量达到4.01亿吨,同比增长6.5%,回收价值达1.33万亿元。其中,废钢铁依旧是回收量最高的品种,占比超过60%。
5.【原油】据新华社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4月14日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上年增长量预期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调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预计约为1.051亿桶。此外,报告还将2026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较2025年增长量预期从143万桶下调至128万桶。
政策速递
1.【消费】国务院总理4月15日在北京调研。他强调,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新能源车】据新华社报道,4月15日获悉,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修订热扩散测试,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
3.【环评】据央视新闻报道,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的意见》,对六大行业涉及新污染物的项目做出了限制。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重点行业的建设项目,如果涉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中明确的14类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中的化学物质,将需要开展新污染物评价。其中凡是涉及禁止生产、加工使用的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将面临“一票否决”,不予审批。
重要事件/数据日历
4.16:中国一季度GDP、3月社零、工业增加值、固投、房地产、失业率等数据公布;美国3月零售月率
4.17:欧央行利率决议、美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欧央行行长货币政策发布
4.18:欧美资本市场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