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 大宗产经资讯(20250115)
来源:卓创资讯 曹慧    发布时间:2025-01-15

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EIA报告缓解市场对供应的担忧,国际油价回调;市场对俄油供应缩减仍然保持警惕和观望,在特朗普就任前一切变数都将持续存在,另外提示近日关注EIA数据及巴以和谈结果。

贵金属:美国12月PPI不及预期,但不足以改变市场对全年美联储降息节奏放缓的判断,后续仍需CPI关键数据确认。美元震荡,美股小幅收涨,贵金属及基本金属震荡偏弱。

谷物:多头获利盘平仓、加之阿根廷有望降雨,CBOT大豆小幅收跌;因担忧投机基金近来大量净多单引发平仓冲击,另价格涨至一年来高点导致农户销售节奏加快,玉米收跌,截至12日欧盟玉米进口量同比增5%。小麦平静,收盘微涨。

油脂:豆粕下滑,油粕套利积极,CBOT豆油收涨。因1月上旬出口数据环比下降,出口需求放慢引发多头获利平仓,昨马盘棕油收跌;ICE加拿大油菜籽获利盘平仓收跌,但未来菜籽出口需求强劲或继续支撑市场。

国内市场:

化工:聚烯烃供应端压力扩大抑制价格上行,下游需求节前刚需补库,驱动有限,预计偏弱运行,PP走势强于LLDPE。PX近期受成本端原油带动上行,短期或保持震荡态势。

黑色:国内宏观政策营造良好预期,叠加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表态,市场向好预期推动黑色及建材上涨,其中钢材及铁矿石行情强于双焦。

产业观察

原油-供需:EIA预计2026年国际油价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短期能源展望报告数据显示,EIA预计2025年全球液体燃料增长180万桶/日,高于2024年50万桶/日;预计2025年全球液体燃料消费量增加130万桶/日,2026年增加110万桶/日,好于2024年90万桶/日的需求增速。(来源:EIA)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显示由于供应增速预期超出需求增速,2025年和2026年全球油价面临供过于求的下行压力。据报告内容显示,EIA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增长将主要由非OPEC+国家主导,OPEC+存在取消自愿减产协议后恢复增产的预期,预期产量将增加20万桶/日,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60万桶/日,但在供过于求表现下,产量或不及其公布的增产计划表。而到2025非OPEC+国家的产量增长仍将由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圭亚那带动,美国原油产量预期增加31万桶/日,但至2026年除巴西外,这些国家的产量增长均会放缓。对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速,EIA预期仍将低于疫情前全球正常需求水平,2026年需求或进一步下滑。当前来看,供过于求悲观预期成为了抑制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2025年油价中枢或将进一步下行。而近期基于寒潮天气和制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冲高,但短期制裁对现货实际影响有限,制裁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度值得进一步观察,短期内进一步上行动力不足,存在技术性修复需求,临近特朗普上任,或呈现宽幅震荡态势。

农业-棕榈油:天气因素基本解除,关注未来棕油的性价比

东南亚阵雨天气持续笼罩着该地区季节性湿润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菲律宾东部和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经历数周暴雨后,这些传统湿润地区的降雨总量更符合季节特点(25-100毫米,局部地区更多)。事实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降雨量远超去年雨季前半段的惨淡水平(去年为正常水平的56%,今年为122%)。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油棕也继续受益于更合时宜的阵雨,收获工作几乎没有延误。(来源:WAOB)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美农最新周度天气和作物公告显示,印尼与马来西亚产区近来雨量与降雨形式(以阵雨为主)对油棕的收获影响度持续下降,特别上周以来,市场整体对于此因素的关注度进一步降低。整体来看,短期内业内对东南亚的天气情况暂无炒作动力。印尼棕榈油主产区为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棕榈油产区集中在沙捞越、沙巴、彭亨、柔佛、霹雳五个州,其中沙巴和沙捞越加起来产量超50%。上述地区持续的季节性湿润天气,保持了充足到局部过量的水分条件。从供应情况来看,2024/25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预计将创纪录,主要受益于收获面积增加,尽管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但是出口量预计接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出口量减少导致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促使棕油成为近几个月以价格最高的植物油,整体看其性价比下降,竞争优势几乎丧失。

农业-小麦:俄罗斯1月出口可能创新低,关注该国产区天气

SovEcon估计俄罗斯1月份小麦出口量为180万到220万吨,这可能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当时小麦出口量为190万吨。2022年1月份的出口量为200万吨。(来源:博弈大师)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俄罗斯是全球小麦重要的主产国和出口国,从俄罗斯统计局(Rosstat)12月26日的数据看,2024年收获8240万吨小麦,同比下降11.2%。年初以来,黑海港口的FOB价格基本稳定,即使1月份俄罗斯下调小麦关税2%,但进口商利润仍不佳。从出口配额来看,上半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的配额量仅占去年全年的36.5%。不同机构对该国小麦年度出口量的统计存在差异,但总体大致体现为下滑趋势:1月10日美国农业部预计2024/25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4600万吨,低于上月预测的4700万吨,也低于上年的5550万吨(上月预测为5500万吨);俄罗斯农业部预测本年度谷物出口潜力为5500-6000万吨,而去年俄罗斯出口5410万吨小麦。对于1月份小麦出口量,该国当地机构最低预估量为180万吨,但也有另外机构估计为220到250万吨,低于12月份的38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从天气来看,2024年是全球温度最高的一年,该国当地气温偏高也导致小麦越冬受到一定影响。进入2025年后,天气对作物生产不利,后续生长状况预计将进一步恶化,或引发产量受损的担忧,基于此,下一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同比下降的可能性将升高。

数据解读

汽车-产销:2024年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刘新伟分析,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数量连续第二年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水平,其中12月份汽车产销创创出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汽车单月销量创历史新高,汽车单月产量仅次于2024年11月份为历史次高。从分产品看,乘用车市场持续增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积极作用;商用车表现相对疲软;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

从出口看,全年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12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受政策影响,单月出口增速下降明显。乘联会数据现实,12月份新能源整车出口12.2万辆,环比上涨52.5%,同比上涨20.8%。

近两年受政策和竞争影响,汽车购买成本大幅下降,刺激部分刚性需求者购买,2025年汽车领域两新政策延续,但从边际效应看或成递减状态。2025年汽车或继续保持低位增长状态,全年汽车产销或超过3200万辆。

宏观观察

双碳-碳排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上线

1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通知》,北京市等25省、市、自治区10项产品入选该名单。(来源:生态环境部)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正式启动。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还将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产品碳足迹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等阶段。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就是对产品碳足迹进行量化评估,并通过标识向消费者展示其碳排放信息。从此次公布的试点产品和区域来看,此次试点涉及全国25个省,主要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产业,选取了锂电池、光伏产品、钢铁、电解铝、纺织品、电子电器、轮胎、水泥、磷铵、木制品等10类产品展开试点。具体来看,试点产品主要针对中国的“新三样”,如锂电池等,同时也包括出口较多的产品,如纺织品和电子电器,主要是为应对潜在的出口绿色壁垒风险。此外,试点选择时也结合了地方特色,在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更为容易。

后续来看,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制定发布统一的认证目录、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指导各试点地区夯实工作机制与支持政策,边试点、边建设、边总结,形成效益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加快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电力-虚拟电厂: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在江苏开建

据新华社报道,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1月14日在江苏启动建设,旨在将省内海量居民家中的大功率智能电器整合进云端虚拟能量池,配合新能源发电特性开展灵活调配,助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来源:新华社)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虚拟电厂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的百万千瓦级居民虚拟电厂将为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先从电力结构来看,江苏建设大型虚拟电厂是必要且可行的。发电方面,2024年10月底,江苏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成为江苏第一大电源;用电方面,江苏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和居民用能较为密集,以夏季空调威力,2024年夏季,江苏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47亿千瓦,其中居民空调负荷最高达2796万千瓦,相当于同时有近2800万台空调在线。大规模新能源装机发电、用电高峰期较为集中,就需要有大型的调峰中心——虚拟电厂进行电力调配。

从虚拟电厂的技术手段来看,此次开建的虚拟电厂依托江苏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将空调、热水器等分散的家用电器聚合在虚拟能量池中。在新能源满发或不足期间,特别是夏冬季用电高峰期,居民可通过能量池的邀约,主动参与错峰、避峰用电。当预测到用电可能紧张时,电力部门利用软件给居民手机上发送邀约,鼓励居民主动调节大功率智能家电的温度,减少用电,从中获得电费奖励。此举将提升新能源发电的使用效率。据电力部门测算,空调每变化1℃,能够调节负荷约0.06千瓦。

此前,国网江苏电力已经在徐州等地开展系统试点,2024年夏季至今,已经分批次邀请超过100万户居民参与调节,高峰期让出的电量超过50万千瓦。这一创新举措为我国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期待其后续发展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宏观事件关注

1.15:美国12月核心CPI

1.15:IEA、OPEC月报

1.17:中国GDP等宏观经济数据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未能识别您的登录信息,请登录后查询您的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或拨打4008115599咨询。

客户经理:
联系电话: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