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短期天气支撑因素仍存,一季度行情保持谨慎乐观
来源:卓创资讯 孙光梅    发布时间:2025-01-23

核心观点:自去年12月以来,农作物天气情况成为主要炒作因素,特别是对于谷物油脂形成较大影响,延续到新年度的1月下旬,市场对该因素的关注仍然保持一定热度。南美干旱、12月以来全球温度偏高的纪录等成为主要关注点。后续业者增加对贸易数据的关注,特别是主产国与消费国的进出口动态。从大宗商品来看,持续一个多月的下跌已经基本出清前期获利盘,预示此波商品市场的跌势或现止步迹象,市场等待进一步利好以开启春季行情。

世界气象组织1月10日宣布,经过对6份国际数据综合分析后确认,2024年为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进入2025年1月上旬以来,全球天气延续2024年12月偏高的气温,全球处于播种和生长期的农作物持续受到业内较多关注。谷物油脂类在此支撑下,即使在供应充足、需求不佳的背景下,也未获得较大幅度的下跌空间。从12月至1月至今走势来看,大豆玉米小麦出现触底上行态势;豆油棕榈油同样处于“欲跌还难”状态,在此期间,业内一直关注的天气因素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进入本月中旬之后,随着南美降雨、特别是美农发布的最新天气和作物公告后,天气强有力支撑作用或将有所降低,但暂不会即刻消解。

南美大豆玉米播种正常,降雨将缓解高温干旱

截至1月5日,巴西24/25年度大豆播种率为98.5%,上周公布值为98.2%,去年同期98.6%。已种植大豆27.7%处于萌发期,上周值34.4%,2.1%处于出苗期,23.7%处于开花期,40.5%处于灌浆期。

巴西大豆产区集中在中西部,当前新作大豆播种期基本结束,大多数处于生长阶段。世界农业展望局消息,未来15天,巴西大豆产区降雨分布不均,马托格罗索州等地区降雨正常,但是南里奥格兰德州、巴拉那州降雨低于常值,天气不利于生长,需要继续关注。玉米方面,全国范围内,有50%的第一茬玉米处于生长阶段,最早种植的部分玉米已开始收割,天气的影响将会降低。

阿根廷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和大豆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该国新季大豆计划种植1840万公顷,大豆产区集中在中部。截至1月2日,大豆种植进度92.7%,上周值84.6%。除了大豆外,当地棉花种植完成了 95%,玉米种植完成了 86%。冬季作物收获已接近尾声,全国范围内 97% 的大麦和 96% 的小麦已收割完毕。除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之外,其他各省的收割工作均已结束。

气象预报显示,阿根廷农业产区出现温和降雨,这可能有助于缓解受热浪影响的农作物的生长压力。

美国虽12月整体气温高于往年,但小麦多个主产州生长情况正常

截至1月8日数据显示,美国多数州的冬小麦总体一般或良好,不同州的小麦种植和生长情况差异明显。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因干旱等因素,种植进度落后;中西部和南部部分州,如肯塔基州、田纳西州等,冬小麦生长状况相对较好,这与当地的降水、气温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地区如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小麦种植进度和生长状况受制约;而降水和气温适宜的地区,小麦生长状况良好。需要注意的是,极端天气如蒙大拿州的大风和低温冻害,也对小麦造成了一定损害。

欧洲干燥天气有望因雨雪而得到缓解,油菜籽生长暂无影响

当地12月末到1月初整体天气干燥,但随后从北方而来的雨雪天气对此有所缓解。而西班牙、意大利北部以及匈牙利,干燥状况仍在持续。欧盟的油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法国(21%)、德国(21%)、波兰(18%)、罗马尼亚(6%)等国。目前主产区油菜处于生长期,未来15天降雨高于正常,气温多数正常或高于常值,暂不会对油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俄罗斯气温偏高可能导致小麦越冬受损,关注出口量降低消息

俄罗斯是全球小麦重要的主产国和出口国,从俄罗斯统计局(Rosstat)12月26日的数据看,2024年收获8240万吨小麦,同比下降11.2%。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小麦主产区12月气温偏高,导致小麦越冬受到一定影响。进入2025年后天气对作物生长不利,后续生长状况预计将进一步恶化,或引发产量受损的担忧,基于此,下一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同比下降的可能性将升高。消息面显示,俄罗斯1月份小麦出口量预计为180万到220万吨,这可能是2017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当月小麦出口量为190万吨)。

东南亚棕榈油天气因素基本解除

去年12月初,棕榈油市场即开始交易产地强降雨天气、洪涝灾害等,价格在12月上旬超预期上涨,直至突破前高至10600元/吨。随后中下旬开始报告降库不及预期、美国生柴及印尼B40政策落地不确定性导致回落,从上月末至今,天气支撑供应偏紧的消息持续被关注,从而抑制价格跌幅。进入1月上旬,东南亚阵雨天气持续笼罩着该地区季节性湿润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在菲律宾东部和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经历数周暴雨后,这些传统湿润地区的降雨总量更符合季节特点(25 - 100 毫米,局部地区更多)。事实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油棕也继续受益于更合时宜的阵雨,收获工作几乎没有延误。整体来看,内业短期对东南亚的天气情况暂无支持动力。

商品市场可能出现春季行情,农作物一季度谨慎乐观,警惕重点品种进出口数据的不利影响

按中国市场往常惯例,全年经济情况、上市公司盈利预告均会集中在本月披露,重要会议将于3月初召开,政策预期也会落地。2月份国内外资本市场围绕中国春节前后经济数据及新政策出台的空窗期,机构开始一季度开门“铺底”工作。去年924会议后,商品市场出现一波上涨,直到11月特朗普获胜、美联储年度内最后一次降息商品市场达到阶段性顶部后转头向下,并持续近一个多月以来的下行,但从下跌斜率来看,较三季度的跌幅略显平缓。进入本月中旬前后,商品的多头结构似乎已经逐步构建完成。从近期相关外贸数据能够看出,大多数商品已经计入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关税政策的预期影响,当前即使美元仍将运行在相对高位,但金融属性偏弱的品种已经开始逐渐回归价值本位,种种迹象显示大宗商品或正在酝酿并开启春季躁动行情

回归到谷物油脂领域,尽管近期持续建立的多头正在获利盘平仓,但整体表现可能已经开始筑底。支撑各板块运行的因素虽然存在差异化,但中短期内提醒业者关注接下来的进出口情况。其中油脂板块重点关注棕油,1月上旬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环比降低21.4%到26.8%,印度方面因价高导致12月进口量降至50万吨,环比降低40.6%,创下9个月来的最低点。当前棕油市场处于关键时刻,后续棕榈油库存下降以及原油上涨有助于支持看涨势头,值得注意的是,棕榈油相对豆油溢价可能损害需求,对上涨构成遏制。而谷物板块重点关注大豆玉米,美国整体出口前景尚可,而巴西谷物出口情况值得关注,数据显示,去年8-12月大豆出口量每月均同比降低,1月至今出口量仍显示较去年同期减75.1%,均价下滑16.7%;玉米方面去年6月-12月出口量每月均同比降低,1月至今出口量仍显示较去年同期减14.7%,均价下滑5.2%。因此,关注并警惕接下来一季度进出口数据,可能会影响不同板块上行幅度与节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前驱动谷物油脂市场上行的显著利好仍在探寻之中,暂未发现快速或结构性的转折因素,因此对一季度保持谨慎乐观的观点。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未能识别您的登录信息,请登录后查询您的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或拨打4008115599咨询。

客户经理:
联系电话: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