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 大宗产经资讯(20250207)
来源:卓创资讯 彭小真    发布时间:2025-02-07

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贵金属:市场对美国关税问题的定价逐步结束,欧盟方面潜在关税风险有所缓和,而日本央行表现更加鹰派,这给美元市场带来信心提振,黄金价格暂时表现小幅回落态势。

能源:特朗普就任后第三次表示将扩大生产、压低油价,国际原油价格延续下跌;后期仍需关注特朗普发言、伊朗制裁和俄乌局势变化。欧洲天然气库存降幅较大,气价涨至2023年的中高水平。

国内市场:

黑色:受加蓬锰矿发运消息冲击,锰硅价格涨势显著,同时海外投行看多中国资产的表述更加积极,以及官方表示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预期带动下国内黑色系商品价格普遍走强。

化工:聚烯烃受春节假期影响面临季节性累库压力,供需双弱背景下PP走势震荡;而PE方面,受关税政策影响,短期价格或因成本抬升存在支撑,但供应放量预期压力叠加关税因素中长期利空终端需求,价格走势承压。

产业观察

农业-天气:拉尼娜状态将维持到春季中后期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海温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也导致了我国东部地区这个冬季降水明显偏少。预测显示,拉尼娜状态将维持到春季中后期,之后将会减弱至中性状态。(来源: 博易大师)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曹慧分析,从目前拉尼娜影响形势来看,我国冬季东部地区降雨普遍偏少,而中西部地区相对稳定,对冬小麦生长季影响或将在不同产区形成分化,北方小麦前期旺长苗情况随着气温下降及大范围降雪有所改善,但今年小麦进入越冬期明显偏晚。而在拉尼娜影响下,降雨水平偏低或有造成小麦冬旱可能。根据中央气象台报告,我国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低。同时在大风降温天气影响下,冬麦种植区对越冬保墒要求将有所增加,另外对于露天菜生长或将产生短期扰动,棚菜优势更加突出,后续菜价或仍有上涨可能。重点关注南方地区降雨量偏低所带来的后续土壤墒情不足问题。

原油-供应:美国财政部发布对中东某国石油制裁措施

20252月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对中东某国石油制裁细节文件,文件称“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对涉及中东某国原油运输的国际网络实施制裁”,目的在于打击中东某国通过石油收入获取资金。从制裁内容来看,主要围绕中东某国石油售卖主体Sepehr Energy的销售运输网络进行了制裁,涉及中国、印度、阿联酋等相关实体、个人和船只。(来源:美国财政部)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自2月4日特朗普签署对中东某国“最大施压”政策指令,至2月6日美国财政部实施制裁,通过制裁方式遏制中东某国资金获取或成特朗普政府一致目标。回顾特朗普1.0时期受制裁影响中东某国原油产量一度下降接近200万桶/日,制裁最严厉时期石油出口降至不足40万桶/日。此次特朗普签署的指令表示要将中东某国石油出口规模打压至接近零,以目前中东某国出口量计算,若严厉制裁落地,或将影响160万桶/日左右的石油供应,制裁也是2025年油价为数不多的利好因素之一。

但从油价走势来看,制裁仅短线推涨油价,截至2月6日,油价最终收归阴线,WTI和Brent分别下跌0.59%和0.43%,原油市场对制裁带来的供应担忧不及前期对欧洲某国制裁。这不仅在于制裁实际影响的不确定性,如中东某国在前期制裁中获取的“规避经验”、OPEC闲置产能的高位,以及特朗普言论中涉及到的有关“核武器”内容仍然存在谈判空间。同时,还在于目前原油市场短期内受事件预期驱动,而特朗普的众多言论一再强调“打压油价”,对市场带来偏空预期扰动。2月6日,特朗普在演讲中再度重申提高美国石油产量承诺,内政部长将与能源部长联手;同时,据外媒报道的俄乌停火计划,包括在几年内解除对欧洲某国能源制裁,对油价也是利空。

在对中东某国严厉制裁尚未加码之前,油价或将延续震荡偏弱态势,但对俄制裁、OPEC减产以及库存水平低位仍对油价存在支撑。待对中东某国严厉制裁加剧后或在短期内引发供应担忧脉冲式推涨油价,但基于OPEC增产弥补以及2025全球石油产量增速超过需求增速,供过于求格局难改。

化工-价格:甲醇或震荡偏强运行

26日,甲醇主力期货(MAM)合约收盘上涨0.39%,报2580元,成交195.25亿元,日内环比增仓74044手。(来源:博易大师)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彭小真分析,甲醇近期走弱,后续或受基本面影响震荡偏强运行。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6日收盘,太仓地区甲醇市场价格为2620元/吨,较1月23日累计下跌7.5元/吨,本周均价2638元/吨,较上周下跌0.94%。供应方面,国内开工率较高,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国内甲醇整体装置开工负荷为76.20%预计后续甲醇供应保持高位;国际方面,我国重要的甲醇进口来源国伊朗,为应对冬季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伊朗甲醇企业按照政府要求限气,与以往行情类似,由于伊朗停车装置产能较大、限气时间较长,我国甲醇进口量减少,1月甲醇期现价格上涨。需求方面,下游行业开工低位、采购意愿较弱,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二甲醚、醋酸、MTBE样本企业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分别为4.1%、67.23%、56.21%。后续关注下游装置开工率和进口量变化,随着节后下游产能逐步恢复,市场交投增多,甲醇或震荡偏强运行;但若下游产能恢复不及预期,随着伊朗产能恢复正常,进口量增加或使价格下调。

宏观视角

双碳-气候:欧盟气候机构:2025年1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

据中国新闻网2月6日报道,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称,由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了全球温度,2025年1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出1.75摄氏度,延续了2023年和2024年的历史新高,是该机构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来源:中国新闻网)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连续三年的新高气温,再次印证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的现实。这一现象对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及各国"双碳"战略的实施路径提出了更紧迫的挑战。

从气温数据来看,当前升温幅度已逼近《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阈值,而单月突破1.75℃的现象虽未代表全年均值,却释放出明确预警信号。科学界普遍认为,持续突破1.5℃阈值将显著增加极端天气频次、生态系统崩溃风险及气候临界点被触发的可能性。这将倒逼各国在2025年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s)更新中提出更严格的减排目标,特别是主要碳排放经济体需加速能源转型进程。

当前,全球的双碳进程因为特朗普的再次胜选而出现了诸多变数和波折,其新政中无论是退出巴黎协定,取消《削减通胀法案》,还是大力推动传统能源生产,都与全球的气候行动背道而驰。但一方面特朗普的新政并不能完全左右美国全部的能源进程和气候行动,多年来的转型已经在美国形成了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推动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另一方面,气候问题和解决方案本就是以“共识”为基础,除了美国还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会为了这一目标,以及在气候行动的背景下更深层次的本国需求去做不同的努力。以我国为例,双碳的进程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能源转型、降碳减碳和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主线之一。

宏观-关税:美贸易逆差创近60年来第二高,关税影响将祸及全球

美国商务部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84亿美元,环比增长24.7%。具体来看,去年12月进口额环比上涨3.5%至3649亿美元,是贸易逆差额急剧扩大的主要推手,其中工业产品进口额激增108亿美元。同期,出口额环比下降2.6%至2665亿美元,其中消费品出口额下滑18亿美元。2024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额达9184亿美元,为1960年以来第二高水平。(来源:新华社)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特朗普2.0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关注。实际上从2024 年 12 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额来看,可作为市场进行提前反应的“缩微版”进行观察:即美国零售商在年底提前进口并囤积大量商品,推动进口额激增,贸易逆差额急剧扩大(不排除美元走强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美国产品的成本更高导致美出口额受到影响),全年来看,美国2024年贸易逆差额成为近60多年来的第二高位置。在此背景下,关税政策引发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多名官员诟病,多数认为将成为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上升的“首要推手”,尤其是那些拥有冗长供应链的公司遭受的影响可能最为沉重。放眼全球,预计其他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以德国为例,虽暂无关税纠纷但属于“躺枪”的国家,原因是中加墨三国一些中间生产环节经过德国进一步加工后销往美国,资料显示,德国每年约有125亿欧元的经济产出依赖于这三个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如果征收关税,到2026年,德国经济产出将下降约0.4%,预计2025年和2026年,美国对三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将给德国经济带来约250亿欧元的成本损失。放眼我国国内,需要重点关注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如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6.5%的长三角区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等。

宏观事件关注

2.7:美国1月失业率、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

2.9:中国1月CPI同比、中国1月PPI同比

2.12:美国1月核心CPI同比、美国1月CPI同比

2.13:美国至2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卓创资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依据卓创资讯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及法律后果均应当自行承担,与卓创资讯无关。版权声明

卓创指数|   指数定制

更多

未能识别您的登录信息,请登录后查询您的客户经理联系方式或拨打4008115599咨询。

客户经理:
联系电话: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