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国际油价日内延续下跌,整体趋势回到1月中旬以后的下跌大趋势中。目前俄乌地缘局势是主要驱动因素,对供应预期进一步放宽的担忧是主要的市场氛围,短期内利空消息的作用会被放大;后期若无足够支撑因素,则需要警惕OPEC+产量政策是否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贵金属:美国长端收益率继续下行,并与短端再度形成倒挂,给其他风险资产对冲形成压力,加密币价格延续跌势,贵金属市场震荡收平,基本金属多数收跌,市场预期聚焦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以及财政部应对措施并对明斯基时刻保持警惕。
谷物:昨谷物盘全线收跌。美乙醇库存激增至2023年1月以来高位,多头平仓出售,美对加、墨关税生效时间推迟至4月2日,缓解了玉米担忧情绪。作物生长担忧减弱,小麦收跌。南美丰产、获利平仓压力下,大豆收跌。
油脂:国际原油走低、南美大豆丰产前景,致昨豆油收跌;但马棕油2月产量不高的利好仍在支撑市场,昨马盘微涨;空头回补支持下,ICE油菜籽收涨。
国内市场:
化工:聚烯烃小幅回升,成本端油价受悲观情绪带动偏弱运行,支撑不足;地膜旺季开启预期或带动PE短期呈现震荡偏强态势,但供应端投产增量预期使得上方承压;PP供需矛盾有限,短期或存修复性回调,但整体或偏弱运行。
黑色:粗钢产量压减消息带动螺卷价格走强,基本面上看缺乏实质性利多因素,原料端仍延续偏弱态势铁矿及焦炭价格下跌,出口预期在反倾销和关税问题上难有转变,价格仍将处于窄幅波动态势。
产业观察
原油-库存:美国商业原油库存超预期去库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302亿桶,较上一周减少233.2万桶;美国汽油库存2.483亿桶,较前一周增加36.9万桶,馏分油库存增加390.8万桶至1.205亿桶。当周美国原油产量1350.2万桶/日,炼厂开工率86.5%。(来源:EIA)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分析,截至2月21日当周,EIA库存数据对油价指引偏多,美国原油产量小幅提升0.5万桶/日,保持高位水平,净进口较前一周增加29.2万桶/日,但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受炼厂加工需求增加影响而下降,当周美国炼厂开工率提升1.6%,原油净输入量增加31.7万桶/日。2月25日WTI主力合约跌破70美元/桶,显现了市场的悲观情绪,2月26日特朗普谈及美乌将于本周五会面,并且在有关贸易问题的发言中表示将于4月进行对加墨的加征关税以及对欧盟加征25%的关税,地缘缓和预期和关税担忧抵消了库存利好,WTI仍小幅收跌。
农业-深加工:面粉价格创十多年新低
据卓创红桃3数据显示,我国特精粉价格自2024年9月开始一路下跌,目前已经跌破前期2020年7月、2021年7月的两次低点(2965元/吨),达到2800元/吨一线位置,该价格创下十多年以来新低。(来源:卓创资讯)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孙光梅分析,2024年玉米小麦一跌下跌,带动深加工产品跌势不止。面粉企业虽小麦原料成本下滑,企业亏损面略窄,但从毛利来看全年仍未“扭亏”。截至2025年2月,行业整体仍在20元/吨亏损线上徘徊。面粉价格双顶分别出现在22年4月和23年9月,但从此之后,市场下行趋势难以抵挡。2023-2024年行业开工率基本围绕20-40%区间,较2014-2022年均水平下降约10几个百分点,即使旺季也未再达前期水平。行业总产能自2022年达到顶峰后下滑至2015-2016年水平附近。由此来看,开工率下滑可能更多来自于面粉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受损所致。

农业-化肥:现货市场交投热情不减价格走强
2月以来国内化肥相关商品市场现货价格持续走强,受春耕备肥需求带动,市场成交情况乐观,成本端甲醇价格偏弱,合成氨、尿素、二铵以及复合肥价格均有持续偏强走势。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2月26日,合成氨(99.6%-99.9%)全国均价2483元/吨,涨幅2.19%;尿素(山东市场中小颗粒)价格1838元/吨,涨幅0.22%;复合肥(45%S)均价3061元/吨,涨幅1.29%。(来源:卓创资讯)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曹慧分析,从近期化肥市场表现来看,农业用肥需求成为持续推升相关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工业端对尿素相关需求仍相对较弱。随着天气转暖,春耕备肥需求不断增加,复合肥企业开工率持续上行,同时库存水平开始高位回调,经销渠道铺货较为顺畅,肥企利润水平也呈现明显改善格局,整体产业链保持良性运转态势。根据国家气象局报告,近期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春播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土壤化冻和春播的顺利进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目前各地区陆续进入春耕春播阶段用肥需求的提升。后市来看国内化肥市场行情仍将延续至春播结束到春管前期,对相关商品仍有利多支撑。
能源-新能源车:八部门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据工信部网站2月25日消息,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近日启动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先行区试点。此次试点支持天津等10个试点城市深入开展车网互动、光储充换、智能网联等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汽车以旧换新等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应用。(来源:工信部)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此次试点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协同及量化目标,旨在加速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进程,同时探索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新模式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各试点城市的差异化实践将为全国推广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对比两批试点来看,首先推广目标和覆盖范围方面,第一批试点以“规模化推广”和“基础设施快速布局”为核心,试点城市主要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重点区域的中心城市,目标是3年推广新能源汽车超60万辆,建设充电桩70万个、换电站7800座;而第二批则聚焦“技术融合”和“区域平衡”,新增10个城市,覆盖范围扩大至东中西部和县域场景,目标为到2026年推广新能源汽车25万辆、充电桩24万个;技术应用方向上,第一批重点突破基础技术,如换电模式、智能有序充电等,并初步探索车网互动(V2G)和智能网联,第二批则注重深化技术融合,例如无锡打造全国最大V2G验证基地,常州推动“光伏+储能+超充”一体化,雄安新区探索无人驾驶与电动化协同。
第一批的试点为第二批提供了诸多经验,如验证了规模化推广的可行性:第一批首年推广新能源汽车43.4万辆(完成目标的72%),充电桩44.7万个(完成64%),证明公共领域电动化在政策支持下可快速落地;并完成了技术模式的初步探索;同时两批之间有清晰的政策协同机制:第一批通过“以旧换新”补贴、充电桩用地保障等政策,形成央地协同经验,第二批进一步结合“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和县域补短板政策。
总的来看,两批试点形成“从量到质”的递进关系:第一批验证了规模化推广的可行性,第二批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区域覆盖深化市场化应用,未来将为全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提供更具普适性的经验。
宏观事件关注
2.27:美国2月15日当周续请失业救济人数(万人)
2.27:欧元区1月M3货币供应同比
2.27:欧元区2月经济景气指数
2.27:美国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修正值
2.28:美国PCE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