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3月28日,缅甸发生大地震,震级属于今年以来全球发生的第17次六级及以上,也是今年以来最大级别的一次。从行业视角出发,缅甸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业与矿产国,需要重点关注相关领域商品。
缅甸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缘,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2025年3月28日发生的7.9级地震,震中位于实皆省,波及曼德勒、仰光等地,造多处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包括桥梁和道路。本次地震区域主要包括实皆断裂带沿线(如曼德勒、实皆)、萨加因断裂沿线(如巴戈、塔乌格)、米蒂基纳-普陶断裂沿线以及掸邦陡崖断裂系周边。这些区域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和板块运动强烈,成为缅甸地震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并且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
缅甸贸易概况
缅甸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2024财年12月29日,缅甸对外贸易227.2亿美元,其中出口106.84亿美元,进口120.37亿美元,海运贸易约165.37亿美元,口岸边贸61.8亿美元。上财年同期贸易额为254.47亿美元。缅甸制定《2020-2025年国家出口战略》,大力促进包括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矿产、林业制品和工业加工成品等出口,主要进口生产原材料、中间品和消耗品。出口战略发展的优先领域包括农产品、服装、工业和电子产品、水产品、林业产品、数字制造和服务、物流、质量控制、贸易信息服务和创新。
根据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颁布的《2024-2025财年国家计划法》,预计国内各领域增长最快的领域分别是林业增长率9.9%、矿业增长率9.8%,农业增长率只有2.5%,而能源为-6.5%,是唯一负增长的领域。
农业是该国的国民经济基础,农产品是主要创汇产品,主要出口稻米、玉米、豆类和橡胶。每年播种水稻690万公顷,豆类389万公顷,玉米485万公顷,橡胶65万公顷。
2022-2023财年大米和碎米出口226万吨,豆类出口190多万吨,橡胶出口20万吨。
缅甸每年化肥缺口120万吨左右,农药、高质量种子需求量较大。
贸易伙伴主要包括东盟成员国、东亚国家、同时也与部分欧洲和非洲国家开展贸易。缅甸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2024财年中国为其第一大贸易伙伴,位居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日本。
从我国商务部亚洲司能够查到的中缅双边贸易数据来看,2020 年 1 - 12 月中缅贸易额为 18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其中,中国对缅出口 125.5 亿美元,自缅进口 63.4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1.9% 和下降 0.7%。根据网络不同资料整理 2020 - 2024 年中缅双方的贸易数据如下表:
年份 | 中缅双边贸易总额(亿美元) | 中国对缅甸出口(亿美元) | 中国自缅甸进口(亿美元) | 缅甸出口(亿美元) | 缅甸进口(亿美元) | 备注 |
2020 | 188.9 | 125.5 | 63.4 | - | - | 中国对缅甸出口同比增长1.9%,自缅甸进口同比下降0.7% |
2021 | 303.51 | - | - | - | - | 较2020年增长 |
2022 | 339.73 | - | - | 166.2 | 173.53 | 中国是缅甸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额251.46亿美元 |
2023 | 311.9 | 114 | 95.5 | 147.5 | 164.4 | 中国对缅甸出口同比下降13.3%,自缅甸进口同比下降16.9% |
2024 | - | 92.17 | 70.68 | - | - | 全年数据:中国对缅甸出口同比下降19.1%,自缅甸进口同比下降26.1%;前三个季度边境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3亿美元 |
地震对各类商品的影响
农业领域重点关注绿豆和大米。
缅甸绿豆主要产自实皆省、马圭省、曼德勒省、内比都地区、仰光省、勃固省、伊洛瓦底省、孟邦和克伦邦等地。本次缅甸地震区域主要在曼德勒、实皆等地,这些地区属于缅甸绿豆的主产区。
价高、减产叠加地震影响,后期绿豆供应堪忧。
2 月春节假期过后,新季缅甸绿豆同步收割,二三季度是相对重要的出口时间段。我国来自于缅甸的绿豆正常每年到货量在30 万吨左右,占到出口总量的 60% 以上,每年 3 月份陆续到货。从产量来看,今年新季缅甸绿豆大产区产量减少 30%,小产区 50% 以上。2025 年绿豆开盘价格较高,我国进口商持谨慎态度,意图等待后期价格下降再采购,当前价格暂未下降,缅甸货源即呈现出紧张状况。货紧的原因除了上述减产之外,业内注意到今年印度、日本等国家商家均在缅采购,一度程度上挤占了我国进口份额,从港口到货量来看,缅甸绿豆抵港量持续降低,预计3 月份到货量不足 1.5 万吨,作为对比,往年同期仅陈粮即能够达到 3 万吨左右。
本次地震造成的人员损失、道路损坏等原因,将影响后期毛杂豆,预计短期内绿豆供应量难以保证,业内将关注其他国来源或相关替代品。
大米方面,缅甸大米是其主要出口商品和外汇来源之一,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及湄公河区域。种植面积较为集中的省份有伊洛瓦底省、仰光省、实皆省、曼德勒省及勃固省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是缅甸全国稻米的第一中心,享有 “缅甸谷仓” 的美誉。2024/25 财年前 11 个月(截至 2025 年 2 月底),缅甸共出口230 多万吨大米及碎米,出口去向主要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4.2 万吨以及非洲国家。种植区与地震存在较多重合之处,因此若接下来无法快速畅通道路、桥梁等物流设施,预计可能会导致大米出口受阻,从而可能会推高泰国、越南等国的大米出口价格。
其次,矿产方面,重点关注稀土。
缅甸矿产资源主要有以下:
金属矿产 | 主要分布区域 | 储量/产量情况 |
铜矿 | 曼德勒省、实皆省、勃固省和掸邦西部 | 已探明矿石总储量约9.55亿吨,年产量约10-15万吨 |
金矿 | 缅甸中北部实皆地区、曼德勒省中部等地 | 皎帕托金矿储量40吨,远景储量100吨;Yamethin金矿储量45吨 |
银矿 | 掸邦高原西部的铅-锌-银成矿带 | 铅、锌、银储量分别为30万吨、50万吨、750万吨 |
铅矿 | 掸邦高原西部的铅-锌-银成矿带 | 储量约30万吨 |
锌矿 | 掸邦高原西部的铅-锌-银成矿带 | 储量约50万吨 |
镍矿 | 曼德勒以北地区 | 达贡山镍矿储量4000万吨,镍金属储量80万吨;莫苇塘镍矿第六矿区预计产量8000万吨 |
铁矿 | 克钦邦帕敢铁矿 | 储量约2.23亿吨,综合品位50.65% |
锡矿 | 德林达依省、孟邦、克伦邦、克耶邦及掸邦南部 | 储量约2万吨 |
锑矿 | 掸邦和毛淡棉成矿区 | 资源量超40万吨,年产量约1.5-2万吨 |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缅甸国内相关数据缺乏,通过驻缅甸使馆经商处消息显示,据缅甸商务部数据,2024/2025 财年前三个月(2024 年 4 - 6 月)缅矿产出口收入超过 4800 万美元。2023/2024 财年,缅甸矿产出口额超 6800 万美元。出口品种包括黄金、玉石、珍珠、钻石、铅、锡、银、铜、锌、煤和其他金属。
此次比较受关注的是稀土矿。缅甸稀土主要出口到中国,中国是其最大的出口市场。
震中和缅甸稀土主产区重叠度适中,但和克钦邦、掸邦等中重稀土富集带有空间重叠。矿区塌方率高,公路网损毁大,稀土向我口岸运输可能受到影响地震可能对全球稀土产业链产生系统性冲击。
由于缅甸稀土相关数据缺乏公开信息,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发布的数据,2023 年缅甸稀土原矿产量全球占比 11%。从2023 年与2024年我国部分进口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进口未列名氧化稀土 4.39 万吨,其中从缅甸进口 4.17 万吨,从缅甸进口未列名氧化稀土量占中国未列名氧化稀土总进口量的 94.9%。2024 年,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1 - 9 月中国从缅甸进口 3.1 万吨稀土氧化物,同比下降 3%,占同期氧化物总进口量的 74.9%;同期,从缅甸进口 8537 吨稀土化合物,同比减少 57.5%,占比达 49%。2024 年 10 - 12 月,由于缅甸内战封关,中国 10 - 12 月从缅甸进口稀土量分别为 2306 吨、756 吨、300 吨(全部为未列名氧化稀土),同比分别减少 57%、88%、96%。
最后是能源管道。
我国陆路四条输油管道分别是中俄、中合、中巴、中缅,其中中缅输油管道于2013 年开通,年输油能力为 2200 万吨,输天然气能力为 120 亿立方米。输油线路西起缅甸西海岸皎漂港东南方的马德岛,经缅甸和我国云南瑞丽、昆明、贵州安顺、遵义至重庆,长约 1631 千米。输气管道西起缅甸西海岸皎漂港,经缅甸和我国云南瑞丽、昆明、贵州安顺、贵阳至广西贵港,长约 1727 千米。此次地震可能会对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威胁,需要密切关注相关设施的受损情况和运营状况。

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未来市场展望
综合对比来看,此次地震对矿产板块的影响可能最大,小金属将持续成为最亮眼的那颗星,未来将有持续上涨潜力。后期密切关注地震后续的余震情况、灾区的恢复进度以及各国对相关商品的进出口政策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