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宏观观察
每日商品板块异动

人民币汇率走势/美元指数

商品领域跟踪
能源:“对等关税”弱化需求预期,能源价格或下滑
截至4月18日当周,国际油价向上反弹修复,当周WTI主力合约结算价周均价62.5美元/桶,较前一周上涨2.73%;Brent主力合约结算价周均价65.84美元/桶,涨幅2.68%。而天然气期价HH天然气延续跌势,收盘价周均3.292美元/MMBtu,跌幅8.01%;TTF天然气周内走势震荡,收盘价周均价34.969欧元/兆瓦时,涨幅0.89%。截至4月18日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国内动力煤市场稳中偏弱,仅山东市场Q5000大卡动力煤环比下跌2.5元/吨,供应稳定,市场交投活跃度不高,下游按需采购。当周国际油价主逻辑仍然是前期利空因素消化后,市场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无常进行的调整修复,周内前两日调整收星线,后两日受OPEC+强化补偿减产力度、制裁、贸易谈判进展等多重利用好因素推涨,收阳线,但实际利好均有限。中美贸易谈判空间尚未打开而美欧间谈判并不顺利,宏观恐慌情绪指数仍处高位,打压风险资产定价;供应端,OPEC补偿减产国家执行率存疑,而美对伊能源制裁效果不显;而需求端中国炼厂检修高峰、美国炼厂复工缓慢,缺乏支撑;地缘风险也因美伊谈判、俄乌僵持而存降温预期。由此,在缺乏实质性利好背景下,油价反弹修复也临近上方阻力区间,进一步反弹空间不足,或重回跌势,呈现震荡偏弱态势。天然气方面,美国气温温和,对天然气需求弱化,叠加产量不断增长;欧洲天然气库存低位,但受关税因素未来的需求预期偏弱,拖累气价,因此HH天然气和TTF天然气或均有下行预期。
化工:供需两端承压,乙二醇市场短期或延续弱势震荡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8日,乙二醇张家港市场现货价格环比下跌20元/吨至4170元/吨,较上周下跌0.59%,较上月下跌4.63%;期货方面,EG期货主力合约2505收盘价为4128元/吨,涨幅0.36%。
近期乙二醇市场供需两端承压,短期或延续震荡偏弱。供应端,国内供应呈收缩态势,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止截至4月18日当周,乙二醇周度开工负荷率环比下跌2个百分点至57.7%,主要源于乙二醇装置集中检修和低利润压力下行业主动减产意愿较强,合成气法毛利下跌至335元/吨,MTO工艺亏损幅度扩大,煤制乙二醇开工率同步下跌至43.8%。然而,进口货源增加持续施压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3月乙二醇进口量为69万吨,同比增长53.5%,环比增长16.19%。1-3月乙二醇累计进口量为196万吨,同比增长42.7%,港口库存累库预期增强。需求端,下游聚酯产品产销分化、利润走弱,虽存在刚需支撑但终端负反馈或抑制补库。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截至4月18日,聚酯整体开工率稳定于89%附近,刚需仍存支撑;但终端织造开工率仅维持63.43%的较低水平。涤纶短纤产销率环比下降9.19个百分点,涤纶长丝产销率受阶段性补库推动,环比大幅攀升49.8个百分点至87.41%,但POY/FDY毛利下跌46.71元/吨至42.15元/吨和-157.85元/吨,存在以价换量现象,下游亏损局面尚未改善。此外,关税削弱出口预期,终端需求的负反馈或压制补库动能。成本端,原油价格下跌使成本支撑较弱,同时美国对等关税或影响乙烷供应,乙烷法成本中枢波动风险提高。整体来看,高进口量对现货形成压制,国内供应缩量虽形成一定对冲,但在终端需求较弱、盈利承压的双重压力下,短期乙二醇或延续低位震荡。
农业:油粕分化,关注短期供应与外围动态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显示,4月18日全国豆粕现货均价3375元/吨,上涨47元/吨,菜粕平稳;国内棕榈油现货港口24度均价9071.25元/吨,日跌148.75元/吨,环比变化-1.61%。进口三级菜籽油均价9431元/吨,跌132元/吨,华东国标一级9655元/吨,跌130元/吨。一级豆油现货均价8075元/吨,波动有限。交易日内,粕类因供应利好持续上行,但油脂板块受棕油拖累下行。其中豆粕连盘与现货双双走强,市场现货供应维持紧张,上游企业限量开单/压车现象导致提货不畅,下游接货情绪及成交活跃度向好,关注货源的跨区调运情况,预计短期现货紧张的形势难以缓解,后续仍存上行动力。菜粕缺乏利好支撑,因油厂开工略有提升,供应而较豆粕略显宽松,但仍有受豆粕提振而存在上行空间。油脂板块,外围下行加马棕收低对整体盘面起到利空影响。基本面宽松预期施压,马棕期价收低,加上国内市场需求欠佳,基差仍有调降预期;而加拿大油菜籽下跌,国内进口菜籽油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价格颓势;豆油期价震荡收低,现货港口供应略紧或抵消一定的需求利空,整体变动有限。外围来看,周内全球油料价格互有涨跌,其中大豆价格因压榨以及出口疲软而下跌,加拿大油菜籽则因需求强劲而保持坚挺。而美国农业团体担忧运输成本上升会削弱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高消费者价格。接下来持续关注北半球春播动态。
热点简评
1.【电力/数据】国家能源局4月18日发布一季度用电量数据,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3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用电量15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第三产业用电量44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
2.【植物油】为进一步规范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行为,切实保障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于2025年4月至12月在全国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聚焦食用植物油掺杂掺假、以次充好问题,重点排查整治低价食用植物油冒充高价食用植物油销售,以及将过期食用植物油精炼后冒充新油等违法违规行为。
3.【贸易/会议】4月18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部际工作机制会暨外贸优品中华行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面对复杂严峻国际形势,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更好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稳外贸与扩消费结合,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助力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此前4月13日在海南举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启动仪式上,商务部就对全年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进行动员部署;机电产品、纺织品、轻工工艺、食品土畜、五矿化工、医药保健品等六大进出口商会,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等5大行业和流通协会,联合发布外贸产品拓内销倡议;电商平台发布支持外贸产品内销举措;有关部门、外贸大省、重点企业分享经验做法。
4.【关税/美日】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日本政府考虑将增加美国大米和大豆进口用作与特朗普谈判的潜在筹码。在本周早些时候的贸易谈判中,华盛顿批评了日本的出口限制及其大米分销机制,称其过于严格且缺乏透明度。该报称,美国还呼吁日本增加肉类、海鲜和土豆等其他农产品的进口。
5.【关税/美韩】首尔贸易部周日表示,根据美国的建议,韩国和美国将于本周在华盛顿举行贸易磋商。韩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默和贸易部长安德根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会见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和财政部长贝森特。
6.【关税】据英国《卫报》日前报道,美国政府混乱的关税政策正在损害美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美国大量农业生产者未来可能面临财务破产。由于气候变化冲击加剧、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以及主导供应链的大公司的挤压,美国许多中小型农场本身仅能勉强经营。美国农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同比上升55%,同时许多农场的现金流近几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央视新闻)
7.【关税】 近日,服饰类电商平台希音(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的变化,运营费用有所增加,为了不降低质量,将从2025年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在4月25日之前,价格将保持不变。
8.【天气】今天(4月21日),南方降雨进入过程最强时段,局地将遭遇大暴雨,需警惕强对流天气,同时,北方地区也将出现大范围降水。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今明两天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气温下降明显并伴有大风天气,多地降温如换季。今明两天,南方大部降雨持续,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或遭遇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今天为这轮降水过程最强时段。在北方,今天仍有大范围降水,明天雨水将迅速缩减。(央视新闻)
9.【地缘/俄乌】4月18日,媒体报道称,美国在巴黎向欧洲盟友提交了俄乌和平协议的提案。该计划概述结束敌对行动的条件,并提出如果维持长期停火,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放松。这项计划是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特朗普政府准备放弃和平努力之后提出的。消息人士称,该提议实际上将冻结冲突,被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仍将处于莫斯科的控制之下,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愿望也将被取消。
10.【地缘/美伊】据新华社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19日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对伊朗与美国之间的会谈“有理由保持乐观”,但“必须极度谨慎”。阿拉格齐说,当天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的伊美第二轮间接会谈“相对积极的氛围”使伊美潜在协议在原则和目标上取得进展成为可能。伊朗国内许多人认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协议)对伊朗已不再足够有利。阿拉格齐表示,他“倾向同意这个观点”。对于双方即将举行的专家级谈判,阿拉格齐说,“就目前情况而言,或许有理由保持乐观,但必须极度谨慎。”
11.【贸易/美国】据彭博等报道,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发布联邦公告,宣称所有由中国建造并归中方所有的船舶,只要停靠美国港口,都将依照其所载货物的数量被征收费用。相关收费措施将在180天后正式实施,分为两阶段执行。第一阶段,从今年10月14日开始,美方将根据船舶每净吨位50美元的标准收取“海运服务费用”。三年内每年递增30美元,至2028年的每净吨位140美元。对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海运服务商,根据船舶净吨位或集装箱数量收取费用,选两者中价高者。费用从每净吨18美元开始逐年增至到2028年33美元。或以每集装箱120美元至2028年250美元。对运载汽车的非美国建造船舶,另有单独收费标准。起始收费为每个汽车当量单位(CEU)150美元。三年后,即从2028年开始的第二阶段,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将限制外国建造船舶开展液化天然气运输业务,在此后的22年里,逐级要求增加悬挂美国国旗和由美国运营的船只占比,直到2047年该占比达到15%。
12.【矿产/美国】当地时间18日,白宫表示作为特朗普推动扩大关键矿产品生产的一部分,将对美国各地的10个采矿项目进行快速审批。这些项目将供应铜、锑和其他矿产,它们已被授予FAST-41地位,这是2015年启动的一项联邦倡议,旨在简化关键基础设施的审批。白宫表示将增加更多项目。最初的10个项目包括力拓提议的亚利桑那州Resolute铜矿、Perpetua Resources(PPTA)提议的爱达荷州Stibnite锑和金矿、Albemarle的内华达Silver Peak锂矿扩建项目、Hecla Mining提议在蒙大拿州开发的Libby铜矿和银矿、Standard Lithium的阿肯色州直接提锂,以及Warrior Met Coal的阿拉巴马州冶金煤项目等。
13.【能源/美国】据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设施清单,特朗普政府已经免除了47家电力公司两年内对66座燃煤发电厂控制汞和空气毒物排放的规定。拜登时代的汞和空气毒物标准仍然有效,此前一些主要由共和党组成的州和行业团体发起了一项法律挑战,要求暂停该标准,但最高法院于10月拒绝暂停该标准。但特朗普周内表示,声明某些受MATS约束的固定污染源可以免于遵守规定,为总计71.3吉瓦(占美国煤炭发电厂的37%)的燃煤电厂提供了豁免,以重振煤炭行业并延长老化燃煤电厂的使用寿命。
政策速递
1.【新能源/青海】据中新社报道,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4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介绍我国首部省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相关情况。《条例》共七章四十三条,分总则、发展规划、开发利用、并网消纳、产业创新、保障监督、附则,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2.【双碳/行业】据四川日报4月20日报道,4月19日,四川省首个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信息披露地方标准《白酒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和披露规范》(DB51/T 3259-2025)正式实施,标志着四川白酒碳核算工作迈出全国第一步。
3.【快递】国务院总理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决定》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共15条。
4.【服务业】4月18日,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方案》部署加快试点实施节奏、扩大试点范围、加大压力测试和复制推广力度,从而推动试点工作提速加力。《方案》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等9市纳入试点范围。要求各部门拟推出的涉及服务业的开放创新举措,优先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开展压力测试。根据试点任务风险等级,及时在相应范围复制推广。《方案》还明确了新一轮服务业扩大综合试点任务清单,围绕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提高医疗康养领域对外开放和服务保障水平、推进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增强商贸文旅领域创新活力、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等14方面提出155条试点任务。
重要事件/数据日历
4.21:国新办就《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4.22: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4.24: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