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商品市场概况
国际市场:
能源:美联储降息符合预期,短期原油交易重回再通胀逻辑,同时飓风的影响仍未退去,周内油价震荡偏强。
贵金属:市场定价美联储降息以及未来通胀预期的升温,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下行,黄金白银及有色金属普遍上涨。
谷物:特朗普行情降温,美元转弱,同时美联储降息,给商品市场形成偏多预期;谷物市场或将继续强化短期关税政策预期对贸易带来的影响。
油脂:美联储如期降息,原油市场对生柴相关油脂形成提振,但长期来看特朗普政策将抑制生柴需求,目前基本面偏多是主要支撑因素。
国内市场:
化工:宏观情绪好转带动聚烯烃和聚酯商品价格上涨,但成本端原油仍是偏弱趋势,短期震荡为主。
黑色:受益于政策预期,市场情绪明显好转,黑色系有向上突破迹象。美联储降息后进一步消除市场不确定性,若人大会政策利好落定,方向向上支撑会进一步巩固。
宏观视角
宏观-货币:美联储降息靴子落地,降息不确定性消除
当地时间11月7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5%-4.75%,这是美联储今年内第二次降息。(央视新闻)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刘新伟分析,美联储降息落地,25个基点的降幅符合市场一致性预期。此次降息是美联储年内第二次降息,降息幅度仅有第一次的半数,当前利率离进去此前加息周期前的水平还差450个基点。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通胀预期依然稳定。政策立场将随着时间推移向中性立场转变。随着接近中性利率,可能有必要放缓降息步伐,美联储才刚刚开始考虑调整降息步伐;已准备好调整对利率变化速度和目标的评估。美联储将继续逐次会议地做决定。
这次的决定是一致通过的,政策声明措辞基本不变,继续强调密切关注双重目标的风险,但删除了“对通胀正在可持续地朝着目标迈进更有信心”这句话,没有就未来的降息发出明确的信号,也没有以任何方式对美国选举的结果发表评论。
美联储的政策需要结合后续特朗普重新进入白宫后的一系列举措去判断影响。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了从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到打击移民等一系列承诺,这可能会对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将应对的经济形势产生广泛且不可预测的影响。经济学家对于特朗普将施行的这些政策组合是会促进还是削弱增长并推高价格存在分歧。
大商品市场来讲,降息靴子落地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消除,市场当前关注的要点仍在内不在外,若外部不确定性消除,国内政策力度将决定未来的相对较短周期价格的方向,从目前透漏出的消息看,财政支持经济的举措或带动商品整体上涨。
宏观-进出口:10月出口创2023年4月以来最快增长
据海关总署,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20.8万亿元,增长6.7%;进口15.22万亿元,增长3.2%;贸易顺差5.58万亿元,扩大17.6%。10月当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1.2%,进口下降3.7%,贸易顺差6791亿元。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刘新伟分析,10月单月出口增速达到12.7%,这是2023年4月份以来的最快单月增长。单月出口增速加加快首先是基数的因素,2023年10月出口仅有2748亿美元,是全年出口规模最小的一个月。从年内数据看,3091亿美元的出口,与最近半年的出口额,波动均在2%范围之内,海外需求目前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除去基数的因素之外,抢出口是另外一个结构性原因。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关税10月底正式生效,在生效前抢滩出口也是重要原因。从数据上看,10月份汽车和配件出口186.2亿美元,同比增长9.1%。对欧盟出口43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另外,订单延迟,降价外销,海外消费旺季,糟糕天气影响出口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速造成影响。
出口的结构性优化有利于中国出口市场的稳定性。中国出口的韧性在2024年得以延续,除去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之外,出口结构的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对俄罗斯出口11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 27%,这是 11 个月来的最快速度;对美国出口466.6亿美元,同比增长 8%;而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近 13%,达到434.9亿美元;对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出口增长了 16%,为480.3亿美元。10月份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前三分别为东盟、欧盟、美国。此外,10月份对拉丁美洲、非洲、加拿大、新西兰的增长极快,同比分别增长22.9%、20.9%、19.1%和18.3%。出口结构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应对贸易政策的能力,这一点会在特朗普新一任期内构成对国内出口的有效支撑。
另外,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李心悦对此补充认为,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机电产品表现亮眼,10月同比增长13.7%,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和集成电路等出口同比增速较高;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速9.1%;劳动密集型产品改善较多,10月同比增长7.4%。
但往后看,外需景气度表现不佳,全球制造业PMI自7月以来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欧元区制造业停滞不前,美国制造业PMI处于荣枯线之下,叠加美国此轮主动补库周期表现偏弱,9月美国批发商库存和销售同比增速均有所下降,未来预计外需或边际走弱。同时,美国选举落地,特朗普政府高关税政策或进一步强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形成抑制。
产业观察
双碳-碳排放:碳强度持续下降,我国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11月7日报道,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11月6日介绍,2023年,中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7.9%,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94.9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已经实现2030年目标。截至2024年7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06亿千瓦,是2020年底的2.25倍,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来源:中国能源报)
卓创资讯行业研究员赵渤文分析,碳达峰的部分目标提前实现,是我国近几年在可再生能源装机、植树造林、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努力的体现,也是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给全世界交出的满分答卷。提前实现了部分目标,首先是减轻了碳达峰的任务压力,如在风光电领域,可以适当放缓新增装机的发展,回头梳理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掣肘,优先解决行业内部的困境,平稳度过近几年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供需调整,整理好后继续出发。其次,也要看到减碳的困难,为后续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做好准备: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会随着不断深入而边际减少,换言之前期减碳容易,后期越来越难,因此对于各行业而言还需要根据我国能源体系的变化、电力系统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同时匹配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覆盖,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双碳目标。展望未来,“十四五”作为降碳的窗口期已经斩获了颇多的成绩,“十五五”计划即将制定出台,在减碳方面的目标十分清晰,将围绕碳达峰目标展开,各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有《2023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各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做指导,可以再次温习,做好准备。
宏观事件关注
11.9:中国10月CPI、PPI
11.13:美国10月CPI
11.14:美国10月PPI
11.15:中国10月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国10月失业率、美国10月零售销售